黃包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黃包車前身叫"東洋車",又稱人力車,約1870年創制。同治12年(1873年),法國人米拉看到黃包車便利,擬從日本購進,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報一份計劃,要求"在兩租界設立手拉小車客運服務機構",并申請十年專利經營。后經法租界公董局與公共租界工部局協商,同意由兩局發放人力車執照,并批準路程價格。次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因從日本輸入,故當時滬人又稱之為東洋車。黃包車首先在縣城發展,民國十六年七月戚墅堰商辦益民人力車公司,額定黃包車20輛,縣公署批準西街至火車站可以通行。民國十七年(1928年)五月一日,"城建局長莊中希(莊啟),偕同通江路常委會委員等,赴奔牛開通江路第二次常委會隨乘黃包車4步(輛),一路經過新閘鎮參觀蠶桑指導所,又經過連江橋察看河工,并隨途考察各段筑路成績,至中午蒞奔,一路觀者駭然,可謂開風氣之先",武進報為此特以《武丹路通黃包車》之標題報道黃包車第一次下鄉的情況。同年有人擬籌建丹陽路黃包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