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于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云仙長有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后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跡的事。 中國春秋戰國人物石雕雕塑開始出現,繼商、西周之后進一步繁榮與發展。人物雕塑在西方國家歷史也很悠久。從古希臘、羅馬到中世紀、文藝復興及17、18、19世紀,直到20世紀,幾乎遍及各國的大小城市,成為城市建設及其文化的重要組成。在中國,雖然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運至都城咸陽銷毀,并鑄成12個各重24萬斤的大人,排列在阿房宮殿前,但并不似西方那樣自覺將其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  在以后的漫長歲月中,也未出現類似西方的人物石雕雕塑。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廣州、重慶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義上的人物石雕雕塑。5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后,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人物雕塑在許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不乏優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