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棚的結構與構建 河南鄭州思博溫室工程有限公司 13523019495
常用的塑料棚有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小拱棚。
塑料大棚竹木結構的大棚是由立柱、拱桿、拉桿和壓桿組成大棚的骨架、架上覆蓋塑料薄膜而成,使用材料簡單,可因陋就簡,容易建造,造價低。缺點是竹木易朽,使用年限較短,又因棚內立柱多,遮陽面大,操作不便。
竹木水泥混合結構的大棚與竹木大棚的結構相同。組裝式鋼管結構大棚是用鍍鋅薄壁鋼管配套組裝而成。下面重點介紹竹木結構大棚的施工:
立柱:立柱分中柱、側柱、邊柱三種。選直徑4-6厘米的圓木或方木為柱材。立柱基部可用磚、石或混凝土墩,也可用木柱直接插入土中30-40厘米。上端鋸成缺刻,缺刻下鉆孔,刻留固定棚架用。南北延長的大棚,東西跨度一般是10-14米,兩排相距1.5-2.0米,邊柱距棚邊1米左右,同一排柱間距離為1.0-1.2米,棚長根據大棚面積需要和地形靈活確定。然后埋立柱。根據立柱的承受能力埋南北向立柱4-5道,東西向為一排,每排間隔3-5米,柱下放磚頭和石塊,以防柱下沉。柱子的高度要不斷調整。
拱桿:拱桿連接后彎成弧形,是支撐薄膜的拱架。如南并延長的大棚,在東西兩側劃好標志線,使每根拱架設東西方向,放在中柱、側柱、邊柱上端的刻里,把拱架的兩端埋和用直徑為3-4厘米的竹竿或木桿壓成弧形,若一根竹竿長度不夠,可用多根竹午或竹片綁接而成。
拉桿:拉桿是縱向連接立柱的橫梁,對大棚骨架整體起加固作用。拉桿可用略于拱桿的竹竿或木桿,一般直徑為5-6厘米,順著大棚的縱長方向,每排隊綁一根,綁的位置距頂25-30厘米處,要用鐵絲綁牢,以固定立西半球,使之連成一體。
蓋膜:首先把塑料薄膜,按棚面的大小粘成整體。如果準備開膛放風,則以棚脊為界,粘成兩塊長塊,并在靠棚脊部的薄膜邊。粘進一條粗繩。不準備開膛放風的,可將薄膜粘成一整塊。最好選晴朗無風的天氣蓋膜,先從棚的一邊壓膜,再把薄膜拉過棚的另一側,多人一齊拉,邊拉邊將薄膜弄平整,拉直繃緊,為防止皺褶和拉破薄膜,蓋膜前拱桿上用草繩等纏好,把薄膜兩邊埋在棚兩偶寬2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溝中。
壓膜線:扣上塑料薄膜后,在兩根拱桿之間放一根壓膜線,壓在薄膜上,使塑料薄膜繃平壓緊,不能松動。位置可稍低于拱桿,使棚面成互壟狀,以利排水和抗風,壓膜線用專門用來壓膜的塑料帶。壓膜線兩端應綁好橫木埋實在土中,也可固定在大棚兩側的地錨上。
裝門:在我國南方在南端或東端設門,用方木或木桿做門杠,門杠上釘上薄膜。采用塑料大棚育苗時,一般將棚內土地按大棚走向做成寬1。0-1。5米的小廂,每廂需加蓋塑料薄膜,蓋的方法與小拱棚相同。沒有加熱設施的大棚,在嚴寒季節,同樣需采用多層塑料膜覆蓋保溫防凍。
小拱棚小拱棚的大小是根據塑料薄膜的寬度、地形和播種量確定,一個寬1.0米、長6.0米的標準床可播種子100克,可出苗6000-10000株。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溫度偏低的年份,采用加蓋雙層或三層塑料膜防凍保苗,但應注意兩層膜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阻止兩層膜之間的空氣對流,形成隔熱層。
中棚中棚的面積比小棚大,棚寬一般5-6米,中高1.45-1.7米,長10米以上,面積50-300平方米。覆蓋三層薄膜,留兩條放風口。用于育苗時,棚內一般再加小拱棚覆蓋;也可用于分苗或株栽培。
塑料大棚的效果早春時期,大棚內增溫的幅度為3℃-6℃,氣溫在零下4℃-5℃時,外界氣溫達20℃時,棚內氣溫可達30-40℃。此時應及時放風。大棚白天溫度變化和天氣陰睛有關,晴天增溫效果好,陰天增溫效果差。在大棚常關閉不通風時,上午隨日照加強,棚溫迅速升高,春季10時后升溫最快,12-13時達最高溫,下午日照減弱,棚內開始降溫,最低溫出現在黎明前。
塑料大棚的增溫效果還與棚體的大小、方位有關。在一定的土地面積上,棚越高大,光照越弱,棚內升溫越慢,棚溫越低。大棚的方位與溫度有關。冬季東西向大棚比南并向大棚透光率又高于東西向大棚6%-8%,但東西向大棚的北面受風面大,對溫度和棚體的穩定都有一定的影響。
塑料大棚的增效果與塑料薄膜種類有關。聚氯乙烯保溫性能好,它比聚乙烯薄膜平均提高0.6℃,且耐老化,但易生靜電,吸塵性強,而聚乙烯薄膜的紅、紫外光透過率高于聚氯乙烯薄膜,故升溫快,同時又不易吸塵,棚內水滴少。為降低棚內溫度除了注意通風排隊濕以外,還可以通過鋪地膜、改變灌溉方式、加強中耕等措施,防止出現高溫高濕和低溫高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