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擠成型 
復合材料拉擠成型工藝是在牽引設備的牽引下,將連續纖維或其織物進行樹脂浸潤并通過成型模具加熱使樹脂固化,來生產復合材料型材的工藝方法。
復合材料拉擠成型技術的首個專利在1951年完成申請,1960年實現首個工程化應。使用該技術生產的復合材料型材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例如橋梁支撐、飛機結構梁、體育行業等。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經發展出與編織或纏繞技術相結合的混合拉擠成型技術,產品性能進一步提升。
拉擠成型技術的工藝流程可以簡要分為三個步驟:浸潤、成型、固化/冷卻。相較于其他復合材料生產技術,其主要優點如下:
1.原材料利用率高
與傳統鋪層技術相比,拉擠成型技術無需在片狀纖維材料或預浸料上進行切割,直接使用原絲與預浸料帶進行生產,除型材兩端有小部分需要切除外(切除長度取決于初始牽引纖維的長度以及固化模具的長度),生產過程不產生其他廢料。
2.可生產復雜結構型材
目前工程領域適合進行型材生產的工藝技術還有纏繞技術與編織技術,因工作原理限制,以上兩種技術只能生產單型腔簡單截面型材,而且布置縱向增強纖維相對困難。但拉擠成型技術暫時無法有效的生產變截面型材。
3.生產效率高:
拉擠成型技術為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流水線生產,同時具備“成型”和“固化”兩種功能,可實現連續生產。目前拉擠速度可達每分鐘10米,這是其他“成型-固化”式纖維復合材料生產技術無法比擬的。
4.質量優良
通過自動化設備,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對型材牽引力、縱向預緊力、纏繞/編織預緊力、模具溫度分布、樹脂注入壓力、拉擠速度等工藝參數進行精準控制,從而保證整體質量的均一性和可控性。另外,型材固化時由外模具包覆,固化后型材整體尺寸公差小,表面質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