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擊雷和雷電感應高電壓以及雷電電磁脈沖(LEMP)的侵害渠道不同,防護措施也就不同。防直擊雷主要采用避雷針、避雷帶(網)等傳統避雷裝置,只要設計規范,安裝合理,這些避雷設施便能對直擊雷進行有效的防御。
2、但是無論多么完善的避雷針(帶),對雷電感應高電壓以及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都無能為力,因為雷電感應高電壓以及雷電電磁脈沖是由于電子、電氣設備的電源線、信號線、天饋線和進入室內的管道等招引而致,損壞相應的電子、電氣設備。
3、而當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時及以后270多年間,電子設備并不多,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現象也不明顯,人們自然就想不到要對它進行防御,只要能防護直擊雷就足夠了。然而,當今社會電子設備大量應用,特別是電子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日益普及,雷電感應高電壓以及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明顯增加,僅靠避雷針防雷已遠遠不能滿足電子、通信、微電子設備和航空設施防雷的實際需求。
4、為了確保電子信息設備正常工作,近年來雷電防護也由富蘭克林式避雷針防直擊雷發展到綜合防雷工程的新階段。綜合防雷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直擊雷的防護、等電位連接措施、屏蔽措施、規范的綜合布線、設計安裝SPD、完善合理的接地系統六個部分組成。在一個完善的防雷系統工程中(特別是微電子設備的防雷工程)缺一不可。如果某一個環節考慮不周,即使進行了防雷方面的工作也起不到防雷作用,還有可能引雷入室而造成電子設備失靈或永久性損壞。
5)掌握相關知識。了解和掌握與被檢單位有關的專業知識及相關的規范、規定,包括國家標準規范、行業規范、地方標準以及有關的安全程序、操作規程等。
6)準備儀器。不同的設備、設施所需的檢測設備也不同,根據檢測對象,準備并檢查檢測主、備用儀器設備,保證其合格有效并能正常使用。
2.現場檢測階段
1)到達受檢單位,主動向被檢單位(或稱服務對象) 出示有關證件。
2)查閱本次檢測對象(或稱受檢單體) 的防雷工程技術資料和圖紙,了解并記錄受檢單體的重要性、使用性質和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后果,確定其防雷類別、防雷區劃分和應檢測項目。
3)巡視受檢單體及周邊環境,根據所使用儀器的測試原理和要求,合理布置接地電阻測試儀輔助樁位并連線,再次檢查儀器設備,記錄接地電阻測試儀型號名稱及檢測輔助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