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軋帶肋鋼筋是用熱軋盤條經多道冷軋減徑,一道壓肋并經消除內應力后形成的一種帶有二面或三面月牙形的鋼筋。1968年由德國、荷蘭、比利時研制成功,1973年起在歐洲(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美國、英國等)就得到了大量發展應用。并有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也制定了國際標準。作為一種建筑鋼材,納入了各國的混凝土結構規范,在這些國家,冷軋帶肋鋼筋已廣泛用于建筑工程、高速公路、機場、市政、水電管線中。1994年,歐共體年產量450萬噸。在中國周邊國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早已在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中廣泛應用,僅新加坡冷軋帶肋鋼筋的年使用量就在15萬噸以上。 三面月牙形冷軋帶肋鋼筋 冷軋帶肋鋼筋的強度級別各國大致相同,均在550N/mm[~2]上下,規格4─9mm。用于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如現澆的樓板、基礎底板的受力筋與分布筋,剪力墻的分布筋,梁柱的箍筋等。國際標準ISO10544─1992(E)規定的鋼筋力學性能如下:屈服強度500N/mm[~2],抗拉強度550N/mm[~2],伸長率(標距5倍直徑)為12%(注:我國設定的延伸率δ10≥ 8%代替δ5≥12%)。 拉伸性能至少應有試驗總數的 90%等于或大于規定特性值,單項試驗結果應不小于規定特性值的95%。 冷軋帶肋鋼筋各國大都以焊網的形式用于工程中,少量用直條鋼筋在現場綁扎,其中德國有19家焊網廠,分屬6個集團。不論是直條鋼筋還是焊網,都實行工廠化生產,按施工進度要求分批送到施工現場,鋼筋工只需按圖鋪放,不需再作任何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