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加大智能電網的建設,各地開始安裝防竊電表箱和智能電表。但安裝智能電表后,各地居民反應電費飆升,也有網友稱自從換上所謂智能電表后,電費增加了近六倍,最多的—戶每月電費上千元。于是有人質疑電表質量和電力公司從中作梗,電力公司也針對民眾的質疑對電表做出檢測表示絕大多數電表并不存在質量問題。那為何本該省電的智能電表卻成為電費的剝削者?
與老式電表相比,智能電表具有計量精度高、電量記憶、電價實時查詢、抄表時間凍結、智能扣費、余額報警、信息遠程傳送等功能特性,能最大限度避免人為錯誤,同時與防竊電表箱配合安裝使用,還能有效防止竊電行為。理論上,智能電表確實能降低人們的電力開支,使電力消費更加合理。
智能電表在本質上能給用戶帶來諸多方便也同時能讓用戶得到真正的實惠,那千元飆升的電費著實讓用戶感到疑惑,既不是質量問題也不是電力公司的問題,是什么讓智能電表飛速轉起來的呢?
智能電表可以更精確地分辨家庭用電的時間區間,在實行階梯電價的今天,在高峰時段用電跟閑暇時段用電價格相差一倍多。由于智能電表可顯示電表中家庭用電的情況,居民可以利用好用電的“峰谷”時段,在用電高峰期減少用電量,將一些電氣設備的使用放在在谷底時。很顯然對于用電時段沒有規劃的用戶很難從中得到益處。
智能電表比傳統電表更為敏感,任何細微的電流都會被記錄在案。而中國家庭此前并不注意一些用電細節,例如關掉電視或電腦后,屏幕上的電源開關還亮著,或者電腦在待機狀態,各種充電器還插在電源上……這樣其用電量盡管很微小,但也會被記錄下來,更何況很多中國家庭并不習慣將小電器的電源全部切斷,這樣積累下來的電量其實也不小。
用戶沒有明確智能電表的基本知識,把安裝智能電表僅僅當成電力公司發布的一個停電通知,并未真正了解到要如何使用智能電表,沒有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從而未能達到節能的效果。當然,電力公司在其中也是宣傳不到位,在眾多的電費質疑事件中也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