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制粒機包衣工藝放大生產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實驗工藝的成熟程度,物料及工藝的影響因素都要很好地考慮。例如物料脆碎度的影響,在大生產化時由于噴槍壓縮空氣氣量的提高會變得更顯著。另外如果藥物釋放曲線對于包衣工藝條件的變化非常敏感,大生產化也會是個挑戰。鑒于這些原因,處方和工藝研究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相當完善。
三種流化床制粒機技術中,頂噴工藝放大生產相對容易,但頂噴通常不適用于緩釋等高要求的包衣工藝。頂噴工藝放大過程中,保持穿過物料槽底盤的氣流線速度不變,因此進風風量的放大倍數相當于底盤面積的放大倍數。噴射速率的放大倍數一般根據進風流量的增加來計算,而不是根據批量的增加。為提高生產效率,可增加噴槍的噴嘴數以擴大包衣區域,一般增至3或6頭噴嘴。
流化床制粒機底噴工藝放大,難點主要是從實驗設備放大至中試設備,對于6”、7”、9”及12”(空氣分配底盤直徑,一英寸相當于2.54cm)的實驗型設備,所用噴槍尺寸相同,最多消耗的霧化壓縮空氣量大約是8m3/h;而在中試18”和生產型24”、32”、46”的底噴裝置中采用高速噴槍,大約消耗50m3/h的霧化氣量,以滿足較高噴液速率的需要。霧化氣量的不同可能使物料磨損程度有所差異,而且流化床制粒機霧化過程中對包衣液的蒸發率不同。另外,實驗設備中物料床高度為150-200mm,而在18”或更大的底噴裝置中,為400-500mm或更高。鑒于這兩個原因,從實驗型工藝放大到18”的設備是最大挑戰。繼續放大至24”、32”或46”的生產型設備,相對容易預測。因為生產型設備所用的隔圈與噴槍尺寸和18”的樣,只是數量增加了。比如24”流化床制粒機采用2個隔圈和噴槍,32”采用3個隔圈和噴槍,42”采用7個隔圈和噴槍,所以很多工藝參數包括干燥效率和噴液效率都可以按照噴槍的倍數進行放大。例如,在18”底噴裝置中噴射速率為400g/min,當放大樣至7個隔圈和噴槍的46”設備,則噴液速率將是2800g/min。進風流量放大也依據相同規律,是18”設備的倍數。例如,18”設備中采用1000m3/h,則在32”中采用3000m3/h,46”中采用7000m3/h,使隔圈內進風氣流的線速度相近,因此顆粒通過包衣區域的速度也相似。流化床制粒機隔圈高度在中試及大生產工藝中是一樣的,以保證在包衣區域內部顆粒的分布密度相近。
為保護作者版權,特注明出處:http://www.zy958.cn/,如有不妥,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