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園位于堯山正中間,背靠堯山主峰,面向漓江,毗鄰靖江王陵墓群,距離市區僅5公里,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桂林人葬墓的首選風水寶地。墓園按照“環境園林化、墓體藝術化、碑文個性化”的建設方針和“服務人性化、管理規范化”的管理理念,計劃用十年時間,將墓園建設成具有園林景觀和人文歷史內涵的現代文化陵園。 世界著名的山水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將以一種獨特的理念,將墓園打造成旅游景點。 桂林市公墓管理所所長黃自春二十五日在此間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桂林市作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墓地不僅僅要存放骨灰,而應該成為保存傳統文化的地方。桂林的墓園應該充分利用桂林作為旅游名城的優勢,將墓園打造成旅游景點。 走進桂林堯帝園公墓,記者看到,由桂林知名畫家、百歲老人陽太陽題寫的“堯帝園”三個大字遒勁瀟灑;門兩旁由桂林文化名人廖家駒詞、張開政書的一幅對聯——“心通漓水,目極堯山,長記慎終追遠;意托幽香,情懷惠雨,須知厚德開來。”看罷大門,墓園文化味盡顯。 在堯帝園廣場的東側,這里匯集了二十七塊當代桂林詩詞、書法名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或凝重、或曠達、或致遠,它藝術地展現了當下桂林人風雅灑脫的個性。碑刻文化在桂林淵遠流長,把這古老的碑刻文化與現代的墓園文化融為一體,使墓園顯得更具文化味。 黃自春說,堯帝園已揉進了許多時代的元素,正以現代的理念與古老的墓園文化、精致的園林設計相融合,把堯帝園打造成可供人們休閑游覽的人文歷史公園,建設成一個與桂林的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游名城相匹配的綠色環保名園。 在堯帝園公墓設有藝術墓區,墓碑融入了藝術雕刻造型,用一種凝固的語言,向世人昭示著生命曾有的輝煌。著名書法家李駱公就長眠在這里。在李老的墓碑上,就篆刻著他的作品;而“一代名將”李天佑與夫人杜啟遠亦合葬在此,他們的墓碑是兩人的合影雕塑以及李天佑的作戰路線圖。 黃自春說,堯帝園公墓藝術墓區已售出一百多坐墓穴。這一百多座墳墓,就是一百件藝術品。墓園的設計者根據墓主的意愿,對墓碑進行藝術設計。它體現著一種濃濃的、細致入微的人文關懷,營造著一種恬靜幽雅、積極向上的氛圍。它破除了人們自古以來對墓園的恐懼和神秘心理,引領著人們走出沉郁悲戚的情緒,對每一個走過人生旅途而來此駐足的往者充滿了敬意。 黃自春稱,桂林在打造墓園文化的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控制墓園用地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對墓園文化進行設計。在今后的開發中,將盡可能推廣藝術墓碑,讓墓園成為桂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桂林墓地供應 桂林堯山墓園 桂林堯山公益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