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DYR-2009C 無針美塑(普通版)
產品類別:
美容儀器 美容設備
產品用途:
適用于:在祛脂肪團、祛皺、提升、淡斑美白、快速溶脂方面有很好的療效,激光術后修復和電波拉皮術后保濕,以消除任何不適。
原理及特點:
需20-30分鐘即可將活性成分快速轉換成高濃度的活性物質,直達深層皮膚;利用“水電泳”技術,活性成分通過毛囊、汗腺與細胞間通道滲透皮下組織,達到中胚層通過刺激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輕易打開入口,滲透細胞膜,使皮膚細胞充分吸收營養成分;
水電泳技術用一個瞬態脈沖技術,將適當的瞬態高電壓脈沖加在人體皮膚上,便可在細胞膜等脂質雙分子層形成暫時的﹑可逆的親水性通道,從而增加細胞及組織膜的滲透性,對活性成分達到理想的促滲效果。
電穿孔
當一個帶正電荷的電極觸及皮膚, 若干(藍)通道電穿孔-形成.電穿孔直接作用于皮膚,可瞬間增強皮膚組織的可滲透性。在電擊的作用下,細胞的脂質二重層上形成電穿孔(因電擊而產生的洞)。在電穿孔形成的同時,使得原先無法被細胞吸收的親水性分子(藥物或化妝品等)能夠穿透并進入細胞內部。電穿孔一旦形成,則根據電擊的強度在數秒至數分鐘之內都保持打開狀態。
電滲透
電滲透主要作用于將要分散的物質分子,幫助其順利穿透并進入肌膚內部。性質相同的電荷相互排斥,因此對+極的藥品分子施加正電流,可將藥品分子推入皮膚組織。此時,中性分子也一道穿透并進。
水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又稱“離子通道”,是衡跨質膜的親水性通道,允許適當大小的離子、代謝物或其他溶質順著濃度梯度自由擴散通過細胞膜。“水通道蛋白”則是寄居在細胞膜的一組蛋白,可控制水分子進出于細胞的通道。長期以來, 普遍認為細胞內外的水分子是以簡單擴散的方式透過脂雙層膜。后來發現某些細胞在低滲溶液中對水的通透性很高, 很難以簡單擴散來解釋。因此,人們推測水的跨膜轉運除了簡單擴散外, 還存在某種特殊的機制, 并提出了水通道的概念。目前在人類細胞中已發現的此類蛋白至少有11種,被命名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均具有選擇性的讓水分子通
過的特性。
什么是無針美塑
真正的無針美塑在國外稱“無針破壁技術”,電美塑就是采用了“無針破壁技術”,它的核心技術就是“無針電泳破壁技術”,并通過水通道蛋白、電穿孔、電滲透專利技術向中胚層導入活性成分,并輔以激光刺激、肌肉調和與淋巴引流,促進人體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消減皺紋、祛斑美白、改善膠原蛋白、溶脂減肥等最佳美容效果。
BTL無針美塑是全面替代傳統注射(有針和微針)美塑高效、無創、安全新療法,通過美國FDA、歐洲CE及ISO認證,采用最新水電泳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水通道蛋白技術向中胚層導入各種活性成分,并輔以激光刺激、肌肉調和和淋巴引流,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最佳美容效果。
無針美塑療法發展趨勢:
“無針美塑”又叫電泳能量美容,由意大利的MicrolabBiomedical于2000年率先在美容領域運用,2005年獲得FDA許可。目前在歐美發達國家運用得非常普遍。針對每一個人具體面部情況,設計綜合性的年輕化固然重要。但如何引進新技術,找到一種更加安全、更舒適、更有效、更適合的除皺方法,這就是我們近年一直在努力研究的課題。無針美塑在國外研究得非常多,通過國外的網站你可了解到,其中的一些技術是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研發的。無針美塑還有很多作用,比如減脂、調理肌肉運動神經、修復淋巴、激發荷爾蒙等,除皺、抗衰老只是它的部分功效,讓肌膚美白年輕才是它最終追求的結果”
非手術面部除皺美容在全球的推廣獲得了極大成功,但都是以注射為主。雖然“打敗衰老,找回年輕”呼聲一片,但皺紋產生、眼袋出現,各種色斑形成、皮膚粗糙、無光等許多問題,如果不用打針就能治療,豈不是大快人心!2007年無針美塑的出現,才真正掀開了無針美容的序幕。
這是一種完全不用針,就能將除皺和營養的物質透過表皮,注入皮內,與過去注射玻尿酸、膠原蛋白、肉毒素等方法相比,無針美塑更體現出它的美白+除皺的雙重效果,而且保持的效果更長,整個過程都是在舒適性的享受中完成的。
在微電腦調控下,通過自動導入儀——“無針美塑儀”,直接透過表皮,輸送到皮膚組織,讓肌膚迅速吸收,從而達到美白、祛皺、淡斑,細膩肌膚的作用。這一成果可使皮膚的年輕化短期內可成為現實,大大的縮短了療程,成為未來3-5年美容界的倡導者。
電美塑的發展狀況:
科學研究發現,肌膚每一層各有其獨特結構。“表皮層”是人體皮膚的銅墻鐵壁,多數外用美容化妝品因皮膚分子結構的問題,很難透過表皮深入肌膚深層,所以效果并不顯著。而“中胚層”位于表皮和真皮層之間,是皮膚吸收外用美容產品有效成分的關鍵。于是隨著“美塑療法”的問世,這些問題已基本解決。不過傳統的美塑療法涉及一系列的微注射,且需要8-10周修改脂肪層、刺激“中胚層”。盡管它曾在身體整形、祛除脂肪與皮膚保養方面做出過巨大貢獻,但由于針頭運送過程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患者放棄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