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對幼兒講話時,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講一種兒語,例如“南南,嘀嘀來了,坐嘀嘀嘍!”“妮妮不哭,來,吃果果”“寶貝乖,媽媽給你吃甜甜!”。我們知道,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和智力的重要途徑。武漢小蘋果兒童益智學習桌教寶寶說話的幾個誤區。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一般要經過三個時期:1-1.5歲為理解語言時期,1.5-3歲為開始積極言語活動時期,3-6歲為掌握和運用基本語法規則,并在言語中能反映出事物的邏輯關系的時期。 在第yi時期的開始,幼兒只能說出一些無意義的連續音節,模仿少數發音。后期開始能說出一定意義的單詞句。在這個時期,幼兒理解詞比說出詞要早。家長用“嘀嘀”這個汽車喇叭聲的象聲詞表示汽車,用“果果”、“甜甜”等單一的近似詞的連續音節表示水果、糖果等詞,是符合幼兒言語發展的特點的,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一些詞的意義,對于認識某些物體的特點也是有益的。就是說,成人用兒語孩子易懂易記,能夠感到興趣,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思想也容易交流。 但是,孩子長到1歲半特別是2歲以后,父母還跟孩子說兒語就不科學了。這時,幼兒在言語發展上開始產生飛躍,從理解一些詞的意義進而發展到積極言語活動時期。幼兒掌握詞匯的數量增多,知道“嘀嘀”就是汽車,“果果”就是水果之類,已經理漸會使用簡單句和某些復合句。他們特別喜歡說話,也愛聽故事,愛念童謠,也能聽懂成人的一些言語并按成人所說的話去做,這個時期被稱為兒童學習口語的很好年齡。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同父母有意識的教養關系極大。如果父母注意向孩子說“成人語”,孩子經常聽說“成人語”,就可以不斷豐富詞匯、知識和想象力,使他們獲得更多的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機會,這對于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至于3歲以上的幼兒,已經掌握比較豐富的詞匯和基本語法結構,并在言語中可以反映出事物的邏輯關系時,就更不應向他們說兒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