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件的鑄造結構特點在于她的宏觀和微觀結構。這就是凝固過程和隨后冷卻、熱處理過程中發生轉變的結果。材料和鑄件部分的微觀結構決定它的性質。形成微觀結構的重要因素包括化學組成、金屬中結晶核心的數量與分布和冷卻條件。如果在鑄造過程中改變這些因素,那么在形成微觀結構時也會相應的有所不同,繼而導致微觀結構的不同。
 鑄鋁件的性質可以說由物理、化學性質組成,每一種性質要根據所應用鑄件的目的來定。
實際要求基于合金標準,而對于非標準和特殊合金則參閱相似的文獻。在這些文獻和標準中發現的數據局限于特定范圍的性質和用特別樣品評估的合金性質,通常是微觀結構。導致鑄件性質偏離的原因可能是微觀結構的不同和鑄造缺陷,因為影響微觀結構的因素同時對合金和鑄件性質有決定性影響,而缺陷也有不利影響。這一系列問題是通過鋁合金鑄件標準的結構來解答。鑄造程序分開記錄了有關合金的性質,考慮了不同的冷卻條件,因為它們在砂摸鑄造、冷鑄、壓鑄和精密鑄造中影響鑄件的形成。另外,數據涉及分離鑄件測試樣品和有限范圍的實際鑄件。這對于壓鑄合金來說尤其正確,在這個過程中,體積壓實條件強烈地影響著鑄件的性能。
相對于通常尺寸和目標表面粗糙程度來說,鑄件尺寸特征表現為尺寸的精確性、機械加工余量和表面質量。鑄件生產過程的本質意味著一定程度上他們將偏離名義上的尺寸,鑄件的尺寸由很多因素決定,例如,砂模鑄造鑄件中樣品的精確性,冷鑄和壓鑄中模具的精確性,以及鑄造中不同模具材料的選擇。其他的影響還有模具部件和核心的位置、鑄件的形狀和尺寸、鑄造和凝固過程中模具的硬度、合金的收縮特征,以及一定程度上鑄件模具和形狀上隱藏的收縮。
超大鑄件允許粗糙表面和表面缺陷存在,以確保高的尺寸精確性和表面光滑要求。澆鑄原塊尺寸和相應的光滑部件的區別在于機械加工余量。他們的大小取決于鑄件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