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膏藥滴水成珠:將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表示火候適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2)滴冷水中,冷后粘手發軟拉不成絲者,表示太嫩,如象豆腐渣似的則為太老,火候適中,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潤而有光澤。 7.膏藥熬成后,傾人備好的冷水盆中,傾倒時將水朝一個方向攪轉,使膏藥膏藥傾入后,集聚成整團,浸泡3―7天,并每日換新水以除去火毒,這是制作膏藥的最后環節、不拔火毒會對患者的皮膚造成傷害或造成疾病更加嚴重。 8.拔過火毒的膏藥不能放潮濕或太陽下曝曬,應放人敷有滑石粉的瓷罐中,用鹽泥密封,可很長時間不會變質。 ;膏藥的攤涂 ;(一)膏藥的被子有方形與長方形兩種。攤涂的形狀,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直徑為一寸到七寸。 ;(二)攤涂膏藥被子的材料現在最為常用的是布紙被子,在布面上糊一至兩層有韌性的柔紙,以防止滲漏弄臟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