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是一個老生常談卻又不得不談的話題,而垃圾處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是當前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必須深入研究和解決的課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p><p>第1,科學統籌,規劃先行。一是規劃要有戰略眼光,充分考慮選址對周圍環境尤其是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工程建設投資、運行成本及運輸費用等的影響,擴大公眾參與規劃,科學統籌、合理布局;二是在土地出讓和審批城市居住區開發建設項目時就應考慮配套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有條件的要先于小區建設,避免造成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滯后于城市建設的情況出現;三是要打破縣區、鎮域界限,跳出規劃區域限制,從更大的范圍統籌考慮和規劃。比如惠陽區欖子垅環境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但全區實現“村收、鎮運、區處理”的環衛管理模式,而且還統籌解決大亞灣區垃圾出路,實現了一舉多得、多方受益。</p><p>第二,加強監管,規范操作。一是對規避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標識者,要依法依規嚴懲不貸;二是在選擇投資商和建設、運營主體方面,要防止投資商假借垃圾處理項目的名義圈項目、圈地;三是在處理技術選擇上,要因地制宜地,切不可生搬硬套;四是在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要引導公眾參與,實施全過程監管。</p><p>第三,加大宣傳,增進理解。要充分尊重群眾的環境權益,重視公眾意見,正確引導公眾,獲得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客觀評價填埋、焚燒和堆肥三種不同垃圾處理技術的優缺點,增加輿論的正能量,切不可過度夸大其危害,逐步減輕群眾的顧慮和精神負擔,為垃圾處理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此外,還要積極探索,建立垃圾處理生態補償機制,以平衡垃圾產生區與處理區之間的利益關系;實施垃圾分類,實現垃圾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