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據統計:截至2014年,中國24省市區都有地面塌陷發生,其中主要分布于遼寧、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東、廣西等省區。 一、 定義: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地質現象。 二、 基本類型 1. 根據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為自然塌陷和人為塌陷兩大類 1) 自然塌陷:是地表巖、土體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降雨、自重等,向下陷落而成,如黃土濕陷。 2) 人為塌陷:由于人為作用導致的地面塌落。 2. 根據塌陷區是否有巖溶發育,分為巖溶地面塌陷和非巖溶地面塌陷 1) 巖溶地面塌陷:主要發育在陷伏巖溶地區,是由于隱伏巖溶洞隙上方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產生陷落而形成的地面塌陷。 2) 非巖溶地面塌陷:根據塌陷區巖,土體的性質又可分為黃土濕陷、火山熔巖塌陷和凍土塌陷等多種類型。 三、主要特征 1. 巖溶塌陷:巖溶塌陷的平面形態具有圓形、橢圓形、長條形及不規則形等,主要與下伏巖溶洞隙的開口形狀及其上復巖、土體的性質在平面上分布的均一性有關。其剖面形態具有壇狀、井狀、漏斗狀、碟狀及不規則狀等,主要與塌層的性質有關。粘性土層塌陷多呈壇狀或井狀,砂土層塌陷多具漏斗狀,松散土層塌陷常呈碟狀,基巖塌陷剖面常呈不規則的梯狀。 2. 采空塌陷:一般較大,面積一般在幾百米以上,大者如湖南楊梅山煤礦塌陷,長2km,寬1km,深12m,塌陷面積達幾百萬平方米。 3. 黃土濕陷:濕性黃土在干燥狀態下可以承受一定荷重而變形不大。當浸水后,土粒間水膜增厚,水溶鹽被溶解,土粒聯結力顯著減弱,從而引起土體結構破壞并產生濕陷。由于濕陷往往是突然發生的,所以常使建筑物突然發生沉陷,甚至導致建筑物破壞。 四、泡沫輕質土,是通過氣泡機的發泡系統將發泡劑用機械方式充分發泡,并將泡沫與水泥泡沫混凝土均勻混合,然后經過發泡機的泵送系統進行現澆施工或模具成型,經自然養護所形成的一種含有大量封閉氣孔的新型輕質路基填充材料。 五、工程案例(塌陷形成原因、對工程影響、處理方法) 案例一:2008年4月廣東省平遠縣石鎮洋背村發生巖溶地面塌陷,塌陷造成X036縣道砼路面出現兩處懸空,公路中斷,房屋裂縫,地表坍塌,給公路交通和當地村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地面坍塌已發展至南北長約250米,東西長約120米的不規則狀災害區,在坍塌區范圍內發生大小不等的塌陷坑有20余處,塌陷坑直徑1.5~10米不等,深度1~8米不等 1. 形成機理:塌陷區的工程地質巖組的組合是以上不第四系松散巖工程地質巖組與堅硬灰巖工程地質巖組的二元結構體,在天然動態條件下,處于平衡穩定狀態。塌陷區附近有兩家礦山,均為地下開采的石灰石采石場,斜井式開采。2008年3月下旬以來連續降雨,地表水下滲使土體迅速達到飽和狀態,增加了土地重力并加速了溶洞的疏通,使土體的穩定性降低,同時由于地下開采抽取大量的地下水,改變了地下水動態,使上部土層失去了頂托,造成了應力的失衡。簡單地說,洋背村X036縣道巖溶地面塌陷是由于石灰石礦山開采,長期抽排地下水和連續降雨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引發的地質災害。 2. 處理方法 控水措施:①在潛在塌陷區周圍修建排水溝②嚴重淤塞的河道清理疏通③嚴重漏水的河溪鋪底防漏或人工改道④嚴重漏水的塌陷洞隙采用粘土或水泥灌注填實,封閉地面改道⑤礦區修建井下防水閘門,建立有效排水系統,對水量較大的突水點進行注泡沫混凝土封閉。 工程加固措施:①對于塌陷段較大的塌陷坑:跨越法(采用梁板跨越,兩端支承在堅固巖土體上的方法);樁基工程②對于較小的塌陷坑:灌注填充法(灌注泡沫混凝土,充滿孔洞縫隙,隔斷地下水流通道);清除填堵法(先清除其中松土,填入塊石、碎石形成反濾層,覆蓋以粘土并夯實)③土體厚度小,地形平坦:強夯法(強夯砸實覆蓋層方法)消除土洞,提高土層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