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宗皇帝弘歷,好大喜功,襲古人而又標新立異,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傳說,仿唐朝鐵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鑄造了一只銅牛.全身鍍金,金牛背上用篆文鑄了《金牛銘》,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后人景從。制寓剛戊,象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 (音馱,一種爬行動物)黿(音元,俗兒黿)。 (音灣)此昆明,潴流萬頃。金寫神牛,用鎮悠永。巴邱淮水,共貫同條。人稱漢武,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于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 鑄造鍍金銅牛,放置昆明湖岸,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位的作用。 1860年,英法侵略軍攻入北京,侵占頤和園。鍍金銅牛身上的金箔,也成為他們搶的目標。后聽說這伙魔鬼還打算將銅牛運出頤和園化銅賣錢。民眾們趁天黑夜靜,潛入頤和園,將銅牛沉入湖底。由于人民的保護,銅牛才得以在昆明湖東岸,向游人展示。
頤和園銅牛,是我國古代撥蠟法鑄造的代表作。我國古代雕刻,是以寫意見長,這只銅牛,卻用了寫實的手法,它不僅造型生動,而且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置于昆明湖岸,好似回首驚顧,若有所聞,注視著西北方向。神態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國當時的鑄造藝術水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鍍金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