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型是指將病邪排出體外的能力,而缺乏在體內撲滅病邪的血通療法,它是古老文化和現代科學手段緊密結合的產物,它集罐療、針療、玄針、按摩點穴、注藥、磁療、遠紅外線輻射、智能源、食療、茶療為一體的、能診斷疾病,又能治療疾病;能預防,又能保健的綜合性療法。它具有安全、可靠性,簡單易行、無毒副作用等特點。這種療法一經問世即得到了中國當代中醫泰斗呂柄奎先生、中國生命科學研究會理事長黃靜波老前輩、中國著名養生專家李芝腩老前輩的充分肯定,盛贊氣血通療法有廣闊的前景。呂老并題詞勵。
中華氣血通健康療法---熱、寒、實、虛、燥、濕、八卦熱、寒、實、虛、燥、濕。
熱型是指緊張的、興奮的、亢進的、炎癥的、充血的、交感神經興奮的、副交感神經萎縮的體質。其特征有:不喜歡暖氣、喜歡冷飲、生理早熟、尿遠、尿量稍少,有便秘傾向等。
寒型是指馳緩的、萎縮的、衰退的、先力的、貧血的、交感神經萎縮的、副交感神經興奮的體質。其特征有:不喜歡冷氣、喜歡熱氣、生理晚熱、尿近、尿量稍多,有下痢傾向。
實型是指缺乏將病邪排出體外的能力,而有在體內撲滅病邪的能力,特征有:日常言行有精神,體格健壯、再熱也不大會出汗,經常有便秘傾向。
能力。特征有:日常言行沒精神,體格不太健壯、稍熱便容易出汗,經常有下痢傾向。
燥型是指缺乏保存體內水分的能力,排瀉能力過于發達的體質,特征有:身體干燥乾癟,尿量多,月經的血少,容易口渴、便秘等。
濕型是指缺乏排瀉體內水分的能力,保存能力過于發達的體質。特征有高血壓癥、浮腫、惡心、頻尿、有下痢傾向、尿量減少等。
中華氣血通數術與八卦外五行:乾為首,離為目,坎為耳、兌為口,坤為腹,艮為手,震為足,巽為股。內五行:即八卦配五臟:乾兌為肺,離為心,巽為膽,震為肝,艮為脾,坎為腎
主要治療作用機理:
1、調整陰陽陰陽貫穿于中醫理論體系多個方面,是說明人體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發病規律、指導臨床診斷治療等中醫理論核心問題的學說,可以對中醫理論以高度概括。人體已病不外陰陽之偏盛、偏衰,而通過氣血通的治療卻可促使陰陽消長和轉化,如拔關元穴可以溫陽散寒;拔大椎穴可以清瀉陽熱;脾胃虛寒的泄瀉,可取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及背俞穴(天樞、足三里、脾俞、胃俞、三陰交)等,用氣血通,溫陽祛寒;肝陽上亢的項背痛,頭痛,眩暈等,取大椎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后拔火罐,清瀉肝之陽熱。
2、祛邪扶正氣血通可拔除體內各種邪氣(包括瘀血、濁毒等)調節體內臟腑經絡功能,提高整個機體抗病能力。祛邪癥主要通過各種氣血通拔罐方法和經絡腧穴配伍和其它療法來實現。如由風寒濕引起的痹證,可在疼痛局部(阿是穴)或脊柱兩側進行氣血通,使病邪得以祛除,氣血得以正常運行而病愈。再如脾胃虛寒胃痛治療應以扶正為主,可選用上腹部穴位和背俞穴氣血通治療,使脾胃益壯,運化正常而疼痛消失。
3、疏通經絡經絡是體內溝通上下、聯系內外、運行氣血、分布規律和縱橫交錯的網絡通路。經絡把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竊、筋骨皮肉等有機聯成一個整體,經絡瘀阻,就會產生各種病變。氣血通療法通過對經絡穴位,病變部位吸拔作用,發揮疏通作用,當臟腑經絡氣血凝滯或經脈空虛時,導致營衛之氣復來輸布,鼓動經脈氣轎,濡養臟腑組織器官,溫煦皮毛;同時衰弱的臟腑機能得以濡養或振奮,增強其抗御病邪能力,從而使經絡氣血恢復正常。
4、活血散瘀血液運行是靠氣來維護的,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通過經脈、血脈對人體起濡養、推動、溫煦等作用。氣血瘀阻不暢,就會產生各種病變和癥狀。氣血通療法可使體表產生充血、出血等變化,使所閉之穴受到刺激,漸而開放,阻滯之氣血,復而流行,使經絡臟腑得到濡養。振奮鼓舞氣血的功能,可行氣活血,使營衛調和,散阻滯瘀血。
商務展廳:廣州市廣園西路121號美博城三樓88-99號
電話:86-020-62151181 62151182 61153165 13697438261 13694289161
傳真:86-020-61153165
Email:[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himkey.com
www.himkey.com
www.gzhimkey.cn.aliba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