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英文為Reverse Osmosis,是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薄膜分離技術。反滲透膜分離法是利用半透膜(R.O膜)以水壓(或泵加壓)使水由較高濃度的一方滲透到較低濃度的一方,通過孔徑僅為1/10000um的R.O膜(相當于大腸桿菌大小的1/60000,病毒的1/3000),將現在社會工業污染物及重金屬、細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雜質全部清除,使出水的導電率在10us/cm(25度時)以下,溶解性總固體含量小于3mg/升,從而達到規定的理化指標及衛生標準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
由于水流的固定流向易在膜表面形成順流狀態,產生濃差極化現象,系統設計除具備常用的功能外,設計了自動沖洗功能,用以破壞順流形成紊流狀態,進而降低膜的濃差極化,以保證RO膜的長期穩定運行。
1.低壓沖洗反滲透設備
定期對反滲透設備進行大流量、低壓力、低pH值的沖洗有利于剝除附著在膜表面上的污垢,維持膜性能,或當反滲透設備進水SDI突然升高超過5.5以上時,應進行低壓沖洗,待SDI值調至合格后再開機。
2.反滲透設備停運保護
由于生產的波動,反滲透設備不可避免地要經常停運,短期或長期停用時必須采取保護措施,不適當地處理會導致膜性能下降且不可恢復。
短期保存適用于停運15d以下的系統,可采用每1~3d低壓沖洗的方法來保護反滲透設備。實踐發現,水溫20℃以上時,反滲透設備中的水存放3d就會發臭變質,有大量細菌繁殖。因此,建議水溫高于20℃時,每2d或1d低壓沖洗一次,水溫低于20℃時,可以每3d低壓沖洗一次,每次沖洗完后需關閉凈水設備反滲透裝置上所有進出口閥門。
長期停用保護適用于停運15d以上的系統,這時必須用保護液(殺菌劑)充入凈水設備反滲透裝置進行保護。常用殺菌劑配方(復合膜)為甲醛10(質量分數)、異噻唑啉酮20mg/L、亞硫酸氫鈉1(質量分數)。
3.反滲透膜化學清洗
在正常運行條件下,反滲透膜也可能被無機物垢、膠體、微生物、金屬氧化物等污染,這些物質沉積在膜表面上會引起凈水設備反滲透裝置出力下降或脫鹽率下降、壓差升高,甚至對膜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因此,為了恢復良好的透水和除鹽性能,需要對膜進行化學清洗。
一般3~12個月清洗一次,如果每個月不得不清洗一次,這說明應該改善的預處理系統,調整的運行參數。如果1~3個月需要清洗一次,則需要提高設備的運行水平,是否需要改進預處理系統較難判斷。
反滲透分離技術是利用反滲透膜原理進行分離的,具有以下幾點顯著特點:
?在常溫不發生相變的條件下,可以對溶質和水進行分離,適用于對熱敏感物質的分離、濃縮,并且與有相變化的分離方法相比,能耗較低。
?反滲透膜分離技術雜質去除范圍廣。
?較高的脫鹽率和水回用率,可截留粒徑幾個納米以上的溶質。
?利用低壓作為膜分離動力,因此分離裝置簡單,操作、維護和自控簡便,現場安全衛生。
因此反滲透水處理技術在電廠鍋爐補給水處理、電子、半導體行業超純水處理、化工及制藥行業的純水處理、食品、飲料、飲用水水處理、海水、苦咸水淡化、冶金、輕工業、電鍍及皮革等行業的廢水處理等行業內得到了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