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根據建設工程風險的性質分析大量的統計數據,當損失值符合一定的理論概率分布或與其近似吻合時,可由特定的幾個參數來確定損失值的概率分布。
      9.風險對策有哪幾種簡述各種風險對策的要點。
      答:風險對策包括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
      風險回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斷風險源,使其不發生或不再發展,從而避免可能產生的潛在損失。
      在采用風險回避對策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回避一種風險可能產生另一種新的風險;其次,回避風險的同時也失去了從風險中獲益的可能性;再次,回避風險可能不實際或不可能。
      損失控制可分為預防損失和減少損失兩方面工作。預防損失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或消除(通常只能做到減少)損失發生的概率,而減少損失措施的作用在于降低損失的嚴重性或遏制損失的進一步發展,使損失最小化。一般來說,損失控制方案都應當是預防損失措施和減少損失措施的有機結合。
      制定損失控制措施必須以定量風險評價的結果為依據,還必須考慮其付出的代價,包括費用和時間兩方面的代價。
      損失控制計劃系統一般應由預防計劃(有文獻稱為安全計劃)、災難計劃和應急計劃三部分組成。
      預防計劃的目的在于有針對性地預防損失的發生,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損失發生的概率,在許多情況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損失的嚴重性。
      災難計劃是一組事先編制好的、目的明確的工作程序和具體措施,為現場人員提供明確的行動指南,使其在各種嚴重的、惡性的緊急事件發生后,不至于驚慌失措,也不需要臨時討論研究應對措施,可以做到從容不迫、及時、妥善地處理,從而減少人員傷亡以及財產和經濟損失。
      應急計劃是在風險損失基本確定后的處理計劃,其宗旨是使因嚴重風險事件而中斷的工程實施過程盡快全面恢復,并減少進一步的損失,使其影響程度減至最小。應急計劃不僅要制定所要采取的相應措施,而且要規定不同工作部門相應的職責。
      風險自留就是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是從企業內部財務的角度應對風險。風險自留與其他風險對策的根本區別在于,它不改變建設工程風險的客觀性質,即既不改變工程風險的發生概率,也不改變工程風險潛在損失的嚴重性。
      風險自留可分為非計劃性風險自留和計劃性風險自留兩種類型。
      非計劃性風險自留的主要原因有:缺乏風險意識、風險識別失誤、風險評價失誤、風險決策延誤、風險決策實施延誤。
      計劃性風險自留應預先制定損失支付計劃,常見的損失支付方式有以下幾種:從現金凈收入中支出、建立非基金儲備、自我保險、母公司保險。
      風險轉移是建設工程風險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廣泛應用的一項對策,分為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兩種形式。
      非保險轉移又稱為合同轉移,因為這種風險轉移一般是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將工程風險轉移給非保險人的對方當事人。建設工程風險最常見的非保險轉移有以下三種情況:(1)業主將合同責任和風險轉移給對方當事人; (2)承包商進行合同轉讓或工程分包;(3)第三方擔保。
      保險轉移通常直接稱為保險,對于建設工程風險來說,則為工程保險。通常購買保險,建設工程業主或承包商作為投保人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工程風險(包括第三方責任)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使自己免受風險損失。
      保險這一風險對策的缺點首先表現在機會成本增加。其次,工程保險合同的內容較為復雜,保險費沒有統一固定的費率,需根據特定建設工程的類型、建設地點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質、水文等條件)、保險范圍、免賠額的大小等加以綜合考慮,因而保險談判常常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進行工程保險后,投保人可能產生心理麻痹而疏于損失控制計劃,以致增加實際損失和未投保損失。
      在作出進行工程保險這一決策之后,還需考慮與保險有關的幾個具體問題:一是保險的安排方式,即究竟是由承包商安排保險計劃還是由業主安排保險計劃;二是選擇保險類別和保險人,一般是通過多家比選后確定,也可委托保險經紀人或保險咨詢公司代為選擇;三是可能要進行保險合同談判,這項工作最好委托保險經紀人或保險咨詢公司完成,但免賠額的數額或比例要由投保人自己確定。
 
 
 
第五章 建設工程監理組織
      1.什么是組織和組織結構?
      組織是管理中的一項重要職能。組織的基本原理是監理工程師必備的基礎知識。
      (1)組織
      所謂組織,就是為了使系統達到它特定的目標,使全體參加者經分工與協作以及設置不同層次的權代理申報工程師項目
我們憑借相關人事局渠道,可以為廣大個人提供最專業、最便捷的工程師職稱代理申報。助理工程師申報一般15天左右出證。由于我們是批量代理申報,所以價格實惠,代理申報效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