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行政管理機關的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行政管理機關開展業務及其他活動的重要物質條件,在各級行政管理機關的資產結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創建節約型機關,對行政管理機關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固定資產管理的實踐,提出加強工商行政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希望對建設節約型行政管理機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優良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特別是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機構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國家行政機關在占有、使用國有資產的規模急劇膨脹的同時,國有資產管理難題也越來越大。如何建設節約型機關,管理好國有資產的問題日益突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國家的行政執法機關,建設節約型機關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必要構成部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開展業務及其他活動的重要物質條件,在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資產結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創建節約型機關,對工商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加強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固定資產管理淺談個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一、目前我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垂直管理以來,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自治區工商局帶領我區各級工商部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花大力氣新建、改建了許多辦公樓、基層工商所,購置了大批的執法用車、專用設備、儀器。這些年來,對固定資產的大量投入使很多基層工商所徹底改變了無自有辦公場所的尷尬局面,改善了各級工商部門的辦公條件,加強了執法裝備,提高了辦公自動化程度。固定資產在各級工商部門有賬可查,對逐年增多的固定資產,各級工商部門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時間進行管理。
但必須承認,多年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一直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理的一個薄弱環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位,制度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甚至人員不到位;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不規范,管理混亂,條塊分割,重購輕管、重錢輕物,固定資產安全控制體系尚不完善,家底不清,產權不明,賬賬、帳實不符,固定資產流失現象普遍存在;固定資產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與此同時,現行會計制度和財政體制改革對行政機關固定資產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隨著機構改革、財務、人事、與收入分配制度等各項內部改革的不斷深化,工商行政管理管理部門現行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遠遠不適應行政機關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式之需,與創建節約型機關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一)固定資產管理觀念淡薄
長期以來,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忽視現有資產的管理使用,輕視現有資產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近年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日常經費開支中,對資金的支出能夠嚴格把關,需要的固定資產買回來以后,對誰來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資產管理觀念淡薄,沒有嚴格的財產管理制度,個別人占用了公家的設備物資;人員工作崗位變動對原來使用的資產沒有移交,久而久之,設備物品沒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資產的流失。孜尚網絡行政事業單位實物資產管理系統T2000X
(二)固定資產的賬實不符
固定資產的賬實不符主要表現在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及時、無法真實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資產實物狀況,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數量和增減變化情況,有的單位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實有固定資產相差甚遠。例如:房屋建筑物,有的“市場管辦脫鉤”后已經移交給當地政府接管的市場因交接手續不全沒有及時沖賬;有的辦公樓早已竣工投入使用多年了,仍掛在往來賬上,沒有按照財務制度規定清理入賬。新購置的固定資產不驗收、不登記入賬;報廢、報損的固定資產沒有沖減等。賬實不符,家底不清,勤儉節約無從談起。
(三)房屋出租不規范,收支自行支配搞“賬外賬”
一是房屋租賃合同簽訂不規范,有的不簽訂《房屋租賃合同》,有的逾期不續簽,有的條文不符合法律的規范要求,造成租賃費不能及時收取。
二是有些單位對外招租不透明、不公開,有的以低價格租出,經辦人從中謀取私利。
三是收支不納入財務統一核算。出租收入不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和作臺賬記錄,長期游離于賬外,形成“小金庫”,有的租賃收入直接沖抵單位的賬外招待費或用于職工的獎金、補貼及福得開支等私分性質的支出。
(四)沒有充分利用預算、政府采購等手段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監控
財務部門在做年度預算的時候,對本單位現有固定資產的情況缺乏整體概念,對固定資產購置的預算編制隨意性較大,沒有從節約、整合資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只要財力允許,對各部門提出的固定資產購置計劃來者不拒,沒有從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慮,往往出現重復購置,部門資源獨享。在購買固定資產的時候,對必須進行政府采購的固定資產范圍、種類認識不深,導致在固定資產購置過程中政府采購制度執行不嚴,單位自行采購了事。如此一來,難免出現“價高貨廉”、“人情采購”,達不到“少花錢多辦事”,建設節約型機關的目的,嚴重者還會導致商業賄賂等違法違規的情況發生。
(五)忽視固定資產使用過程的監控,固定資產處置不夠規范
財務部門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財務部門只管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對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體辦法,資產使用部門無管理制度、無管理人員、財產登記不全。單位向各部門安排、配置了固定資產以后,對使用情況不聞不問,以致于一些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