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攝影與散文創作 新春開始,看到作家 陳長吟 的兩篇攝影文章,拿來放在這里與商洛的橡友們共同學習。 因為上班有事,就暫不一一回帖了。 祝橡友們新春快樂,牛年牛牛牛! 藝術攝影與散文創作 (在某攝影俱樂部的演講) 陳長吟 在文學領域,小說偏重敘事寫人,可以鴻篇巨制;詩歌擅長抒情吶喊,要求節奏短快;散文則宜于描寫事物,提倡精煉簡約。 若將攝影來對照,紀實攝影接近小說,追求題材的故事性;抽象攝影類似詩歌,講究形式的變化;而藝術攝影就如同散文了,需要感覺上的精雕細刻。 當然,任何比喻都是牽強的,這只是大體上的劃分,。現在,藝術上有一種邊緣交叉、模糊界限的趨勢,但基本傾向還是存在的。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有時候需要一種牽強,它能夠提供闡述的方便和表達的捷徑,洞開切入的角度。 總的來說,散文創作一般不須太復雜的題材,一般文字也不會太長,但必須在有限的篇幅內,將作者的思考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因此,散文作家常常在語言運用上狠下功夫,既要大刀闊斧又在惜墨如金,既要渲染氛圍又要直指核心,既要明白曉暢又要耐人尋味。所以說散文是語言的藝術,散文家是雕琢語言的工匠又是玩弄語言的魔術師。從大范疇上講,一切文章都是散文,似乎人人都可以寫來,但寫好并不容易,所謂易曲難工是也。此類藝術還有書法與攝影。用毛筆寫字嘛,大家都會,可寫出水平來就不那么簡單了。照相機也一樣,如今普及到家家戶戶,誰拿在手里都會按快門,但拍出一張好的藝術作品絕非易事。藝術攝影家都在苦心探求:如何在紛繁的景象中發現有意義的畫面?怎樣選取不凡的構圖,達到什么樣的光影效果等等?在攝影家手中,鏡頭是筆,存儲材質是紙,光影變化結像就是語言了。作品的優劣,就看你將手中的工具能否發揮出特色,運用到極致。藝術攝影與散文創作一樣,都是受到局囿的藝術,都是有節制的藝術,都是注重語言技巧的藝術,都是平淡中見精深的藝術。 細致說來,藝術攝影與散文創作,還可以歸納出一些具體的共同處及不同處。 共同處為: 一是都需要獨特的觀察視角。散文由于篇幅的原因,得在挖掘內涵上下功夫,切忌言之無物。藝術攝影大多也是單張(不排除現在興起的組照)畫面,圖象的信息量包容量以及想像空間十分重要。 二是都偏重于題材的片段。散文常常描述生活中的細節,以此引發聯想和情思,不必面面俱到。藝術攝影的焦點也截取的是景物的橫斷面,通過瞬間的畫面來透視影像背后的豐富的生活含量。 三是都追求一種意境和韻味。散文要淡而有味,攝影要平中透奇。淺顯直白,一眼看穿,沒有美感,缺乏回味,是藝術攝影和散文創作的大忌。 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載體,自然會存在著不同之處: 其一為創作工具及手法不一樣。散文用文字語言,攝影用光影圖象。散文是從一點感受出發,通過豐富的聯想來強化主題,善用加法。攝影是只抓取一部分很小的畫面,排除掉龐雜的環境背景來突出主題,善用減法。 其二為閱讀方式和領受效果不一樣。散文由理性的文字構成,需要讀者通過思惟來理解內容。攝影是富有沖激力的畫面,讀者通過直觀來感受內容。 其三為表現形式各有一定的局限。散文雖然敘述自由,但作家描摹自然狀寫世態時常常會感到筆不從心,與真實情景有距離。攝影盡管色彩強烈、畫面逼真,但影像會顯得單薄平板,缺少全方位的立體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