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概述
反滲透,英文名為Reverse
Osmosis,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薄膜分離技術。是利用壓力差為動力的膜分離過濾技術,源于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漸轉化為民用,目前已廣泛運用于科研、醫藥、食品、飲料、海水淡化等領域。而在工業用超純水,例如電子、電力超純水,化工,電鍍超純水,鍋爐補給水及醫藥用超純水的制備上常被用來作為去離子,電去離子(EDI)的前一級處理,相對于傳統采用離子交換樹脂作為前期預處理工藝方法,反滲透具有更經濟,更節能,運行更穩定,水質更可靠的優點,而且可以大大延長后級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周期及電去離子(EDI)的清洗周期。
反滲透的工作原理
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當兩種含有不同濃度鹽類的水,如用一張半滲透性的薄膜分開就會發現,含鹽量少的一邊的水分會透過膜滲到含鹽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鹽分并不滲透,這樣,逐漸把兩邊的含鹽濃度融和到均等為止。這個過程稱為自然滲透。反滲透就是一種在壓力驅動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選擇截留作用將溶液中的溶質與溶劑分開的分離方法。
反滲透水處理系統組成
反滲透設備是圍繞反滲膜而組織成的一套水處理系統,一套完整的反滲透系統分別由預處理部分、反滲透主機(膜過濾部分)、后處理部分和系統清洗部分共同組成
一、預處理常常由石英沙過濾裝置,活性碳過濾裝置,精密過濾裝置組成,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泥沙、鐵銹、膠體物質、懸浮物,色素、異味、生化有機物,降低水的余氨值及農藥污染等有害的物質。如果原水中鈣鎂離子含量較高時,還需增加軟水裝置,主要目的在于保護后級的反滲透膜不受大顆粒物質的破壞,從而延長反透膜的使用壽命。
二、反滲透主機主要由增壓泵,膜殼,反滲透膜,控制電路等組成,是整個水處理系統中的核心部分,產水水質的好壞最主要也取決該部分。只要膜的型號及增壓泵的型號選取得當,反滲透主機對水中鹽分的過濾能力都能達到99%以上,出水電導率可保證在10us/cm(25度)以內。
三、后處理部分主要是對反滲透主機制取的純水作進一步的處理,如果后續工藝接離子交換或電去離子(EDI)設備,則可以制取工業用超純水,如果是用在民用直飲水工藝上,則常常接后置殺菌裝置,例如可以接紙外線殺菌燈或者臭氧發生器,從而使出來的水可以直接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