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企業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建立一個能從根本上發現和排除缺陷的系統。在企業公司被稱為"5個為什么"的原則,意味著一旦發現出錯或缺陷,就要究根刨底地尋找原因。在提出5個問題之后,人們終究可以找到產生弊端的根由,這樣就能徹底地加以克服。應用這個原則就意味著。如果裝配線上的每個員工一旦發現了差錯。而他本人又無法很快排除的話,則都能立即中斷裝配線。它不是繼續生產那些有缺陷的車輛或部件后,再將它們從裝配線上搬離出去,進行返工或修理,像我們通常所做的那樣,而是把它作為一件偶然的生產事故來對待,以便在消除出錯原因后,能真正順利地生產出無可指責的產品--無需返修。
為了使每個員工能了解工作進展的實際狀況。就必須采用相對較簡單但內容很廣泛的信息系統。
精益生產的又一個要點是實施無"保險網絡"的工作方案。那些材料緩沖、時間緩沖、生產能力緩沖及人員緩沖都是那種保險網絡的實例。它們往往掩蓋了以至難于排除薄弱環節和瓶頸,這正象由于河水漲潮后,要再發現河床中的暗礁就變得困難了。這種無保險網絡的工作方式迫使員工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仔細地對待機床和設備。
最后,這種企業又是一個自學習的系統:經驗被轉化成改進措施。在精益生產中,員工提出改進建議的數量,約是大量生產企業的100倍。通過團隊的連續性,團隊內各個成員及團隊整體得到學習成長。
精益企業的要點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張家港ISO9000認證常熟TS16949認證
--整個企業作為一個系統;
--動態的團隊作為精益企業的核心;
--系統可以迅速地發現和排除缺陷;
--內容廣泛的信息系統;
--工作不用"保險網絡";
--不斷努力以求改進。
不要錯誤地以為精益生產只是強調人的作用而忽視技術。與此相反,應該記住:人相對技術而言,始終占有主導地位。
在實際的影響中,精益企業體制在許多方面正好與大量生產的體制完全相反。一個新的工業企業文化已占主要地位,許多今天流行的工作方過在明天將不再有其位置。因此,對于這種轉變,不僅會遇到來自中層管理部門的阻力,因為他們將失去生存權利,而且也會遇到來自工會和企業管理委員會的阻力,因為他們的權力基礎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