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喬木,樹冠傘形。二回偶數羽狀復葉,小葉長圓形至線形,兩側極偏斜。花序頭狀,多數,傘房狀排列,腋生或頂生;花淡紅色。莢果線形,扁平,幼時有毛。花期6—7月,果期9一11月。 性狀:頭狀花序皺縮成團。花細長而彎曲,淡黃棕色至淡黃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狀;花冠筒長約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雄蕊多數,花絲細長,黃棕色至黃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離,伸出花冠筒外。氣微香,味淡。通常栽植于庭園中或為行道樹。 合歡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對氣候和土壤適應性強,宜在排水良好、肥沃土壤生長,但也耐瘠薄土壤和干旱氣候,但不耐水澇。生長迅速。 性喜光,喜溫暖,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及輕度鹽堿,對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產于我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各地。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以及遼寧、河北、河南、陜西等省。朝鮮、日本、越南、泰國、緬甸、印度、伊朗及非洲東部也有分布。生于路旁、林邊及山坡上。 木材耐水濕,可制作家具;樹皮含鞣質,纖維可制人造柏;種子可榨油;樹皮及花能藥用,有安神、活血、止痛之效;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合歡語義 風和日麗,翠碧搖曳,她卻欣欣然暈出緋紅一片,有似含羞的少女綻開的紅唇,又如靦腆的新娘潮出的紅暈,真令人悅目心動,煩怒頓消。時人贊曰:葉似含羞草,花如錦繡團。見之煩惱無,聞之沁心脾。合歡又名絨花樹、夜合花。因晝開夜合故名夜合,合歡作為觀賞植物,在過去只有小型的花種,現已有碩大美麗的品種。夜合枝頭別有春,坐含風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想照,斂盡芳心不向人。 它常被用于禮儀文化傳播、送給朋友言歸于好。 合歡花花語:象征永遠恩愛、兩兩相對、是夫妻好合的象征。相傳虞舜南巡倉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尋湘江,終未尋見。二妃終日慟哭,淚盡滴血,血盡而死,逐為其神。后來,人們發現她們的精靈與虞舜的精靈“合二為一”,變成了合歡樹。合歡樹葉,晝開夜合,相親相愛。自此,人們常以合歡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