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鈴薯的施肥原則(文章轉載于網絡)馬鈴薯栽培的生育期一般為120—130天。據觀察播種后30天出苗,60天現蕾開花。馬鈴薯一生對三要素要求以鉀最多,氮次之,磷較少。現蕾開花期為吸肥高峰。每生產500千克塊莖需吸收氮2.5—3.0千克、磷1千克、鉀4—5千克。根據馬鈴薯的生長規律,我們提出了: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則。前期應盡可能地使馬鈴薯早生快發,多分枝,形成一定的豐產苗架,施肥上以氮磷為主。出苗后60天內將90%的肥料施下;中期控制莖葉生長,不讓其瘋長,促使其轉入地下塊莖形成與膨大,后期不能使葉色過早落黃,以保持葉片光合作用效率;多制造養分供地下塊莖膨大。施肥上以鉀肥為主,適當補施氮肥。距收獲期30天應將肥料全部施完。施肥用量中.國南、北地區都有種植馬鈴薯,土壤肥力很不一致。在南方土壤缺鉀多,應增施鉀肥,在北方土壤缺磷多,應增施磷肥,但馬鈴薯對鉀素需求大,也應該重視。試驗表明,馬鈴薯在生產中氮、磷、鉀化肥的適宜比例:北方地區NP2O5K2O為10.45~0.550.45~0.55,平均為10.50.5;南方地區10.25~0.35:0.85~0.95,平均為10.30.9。如果畝產馬鈴薯1500千克,一般需要畝施氮肥(N)8~12千克,則北方地區N-P2O5-K2O的平均施肥量為10-5-5千克南方地區為10-3-9千克。氮肥的用量:瘦地或農家肥少,應偏上限,肥地或農家肥多,應偏下限。為什么不知道藍螞蟻挑戰馬鈴薯增產增收極限QQ:1339626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