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鈴薯的營養與需肥特點氮使莖、葉生長繁茂,葉色濃綠,光合作用旺盛,增加有機物質積累,蛋白質含量提高。若氮肥過多,特別是在生產后期過多,促使植株徒長,組織柔嫩,推遲塊莖成熟,產量降低。磷促植株生育健壯,提高塊莖品質和耐貯性,增加淀粉含量和產量。若磷不足則植株和葉片矮小,光合作用減弱,產量降低,薯塊易發生空心、銹斑、硬化、不易煮爛,影響食用品質。鉀能增進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加速養分轉運,使塊莖中淀粉和維生素含量增多。鉀若不足則生長受抑制,地上部分矮化,節間變短,株叢密集,葉小呈暗綠色漸淡轉變為古銅色,葉緣變褐枯死,薯塊多呈長形或紡錘形,食用部分呈灰黑色。硼有利于薯塊肥大,也能防止龜裂。對提高植株凈光合生產率有持殊作用。銅能提高蛋白質含量,對增加植株呼吸作用。增加葉綠素含量,延緩葉片衰老和增強抗旱能力都有良好作用。同時也有提高植株凈光合生產率的作用。馬鈴薯在生育期中吸收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各種成分在馬鈴薯的不同生育期中含量不同。氮素是從萌芽后到花蕾著生期前后含量最多。磷的含量隨著植株生長期的延長而降低。鉀的含量在萌芽時低,萌芽后迅速增加,在開花期后反而下降。鎂和鈣都有隨生長期延長而增高的趨勢。莖葉中的養分在塊莖開始膨大時向其中運轉。塊莖中無機成分氮和鉀占其全吸收量的70%,磷占90%,鈣占10%,鎂占50%左右。為什么不知道藍螞蟻挑戰馬鈴薯增產增收極限QQ:13396262039(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