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修補瀝青路面施工隊聯系方式
一常見瀝青路面病害類型
道路瀝青路面的病害產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種類繁多,但主要表現為裂縫、車轍、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
1.裂縫:①橫向裂縫。橫向裂縫是指垂直于路線方向的有規則的裂縫,
②縱向裂縫??v向裂縫是指跟路線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縫。
③交叉裂縫。兩條或兩條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縫稱為交叉裂縫。
2.車轍:是車輛在路面上行駛后留下的車輪永久壓痕。
3.沉陷:指的是路基壓實度不夠或構造物地基土質不良,在水、荷載等因素作用下產生的不均勻的豎向變形
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車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脫落而產生的坑洼。
5.泛油和油斑: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劑破乳后在織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劑、柔軟劑等含有有機硅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比較容易出現破乳的現象.去除的話需要專門的去硅劑.
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縱向發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間發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車一段時間后產生,尤其在高溫天氣下。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
1.裂縫:(1)橫向裂縫:裂縫與路中心線基本垂直,縫寬不一,縫長貫穿部分路幅或整個路幅。裂縫一般比較規則,每隔一定的距離產生一道裂縫,裂縫間距的大小取決于當地的氣溫和瀝青面層與半剛性基層材料的抗裂性能。(2)縱向裂縫:裂縫走向基本與行車方向平行,裂縫長度和寬度不一。主要集中在行車道輪跡分布密集處,因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輪跡位置及輪跡分布范圍較小,大車、慢車、重型車輛全部集中在行車道上,快車、小型車,輕型車行駛于超車道機會明顯增多,超車道上荷載較小,交通量相對較小,縱向裂縫也較小,縱縫縫寬一般在5~10mm,靠近標線或位于車道中央,且綿延幾十米,甚至數百米。常以單條裂縫形式出現。產生的原因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情況是瀝青面層分路幅攤鋪時,兩幅接茬處未處理好,在車輛荷載及大氣因素作用下逐漸開裂;另一種情況是由于路基壓實度不均勻或由于路基邊緣受水侵蝕產生不均勻沉陷而引起。(3)網狀裂縫:裂縫縱橫交錯,縫寬1mm以上,縫距1000px以下,1m2以上。(4)反射裂縫:主要是因為軟基路段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直接反射到瀝青路面。另外,行車荷載的作用加速裂縫的發展。
2.車轍:車轍一般是在溫度較高的季節,瀝青面層在車輛的反復碾壓下產生永久變形和塑性流動而逐漸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隨瀝青面層壓縮沉陷的同時,出現側向隆起,二者組合起來構成的。路面的永久變形主要發生在瀝青面層中。因此,為了延緩車轍的形成,主要應從提高瀝青面層材料的高溫穩定性來著手考慮。此外,車轍的嚴重程度與瀝青面層的結構組成和配合比有極大關系,ⅱ型瀝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車轍能力比ⅰ型好的多。上海市中心城區的瀝青路面車轍病害也較普遍,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叉口,車輛來往多,高溫天氣路面下受碾壓嚴重更容易出現車轍,修補更換新的瀝青混凝土后,但未經嚴格保養就投入使用,在新的碾壓下又會出現車轍,往往出現惡性循環。根據濕熱地區高速公路建設和養護的實踐分析了瀝青路面常見病害的各種成因,提出了各種病害的處治方法,并對我國今后高速公路建設、設計、施工及管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瀝青路面因具有地質條件適應性強、行車舒適、維護方便等優點而被廣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車后,因行車荷載作用、外界環境影響以及設計、施工中存在的不足,瀝青路面會逐步出現多種路面病害。
3.沉陷:瀝青黏度小會影響瀝青與礦料的黏附性。同時若瀝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太小,或在瀝青加熱和瀝青混合料拌制過程中溫度太高致使瀝青過溫,都會引起瀝青混合料的瀝青膜相對變薄,抗變形能力降低,脆性增加,空隙率偏大。這些都會導致瀝青膜暴露太多,瀝青的老化作用加快,同時滲水性加大,進而加快水對瀝青的剝落作用,最終在車輛荷載作用下引起路面開裂、沉陷。
4.坑槽:瀝青路面坑槽的產生往往都有一個形成的時間過程,開始時是局部裂縫進而龜裂松散,在行車荷載和雨水等因素下逐步形成坑槽。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路面厚度與壓實度不夠性坑槽面層鋪筑過程中易出現壓實度不足,造成面層內部孔隙率較大,使得瀝青混合料粘結力、防水性能下降;拌和廠離施工現場較遠,運距過長,運輸途中瀝青混合料熱量損失較大,運至現場后溫度不能滿足鋪筑要求;路面下基層局部標高控制不嚴,導致瀝青上面層個別地方厚度不夠,在行車作用下,該處首先破損,形成坑槽。(2)粘結層不牢坑槽混合料拌和攤鋪時,下層表面含有泥、灰等雜物,使上下層不能有效粘結,而形成坑槽,如橋面上形成的坑,這類坑槽修補二次損壞頻率較高,一般應在底層先打入砼上面層再用瀝青料填補修復。(3)水損害性坑槽這種坑槽是瀝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壞中最常見的坑槽,水損害破壞往往是從瀝青面層的中面層開始的。水分進入瀝青路面,滯留在中面層,當集料與瀝青膜剝離后,瀝青混合料不再是一個整體,集料在荷載的作用下,對基層產生了力的作用,基層的局部松落形成灰漿,從路面的縫隙向上擠出來,在瀝青路面上形成白色的唧漿。如此循環不斷,形成了水損害性坑槽。(4)運營期間車輛造成的坑槽柴油、機油滴漏在路表面上,瀝青被稀釋后,粘結力降低,集料散失形成坑槽;鋼圈或車輛運輸的重物,刮撞形成的坑槽;千斤頂頂出的坑槽以及火燒形成的坑槽。(5)基層、底基層損壞產生翻漿形成的坑槽
5.泛油和油斑:泛油和油斑這兩種病害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合料離析?;旌狭习l生離析時,粗集料和細集料分別集中于鋪筑層的某些位置,使瀝青混凝土不均勻、配合比級配與原設計不符,混合料失去原設計達到的粘接力就形成了路面推移,而混合料的不均勻還會導致集料和瀝青分離,瀝青集中到一處形成泛油和油斑。
6.路面推移:瀝青混凝土面層推移,主要是混合料在道路的縱向發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間發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車一段時間后產生,尤其在高溫天氣時行車荷載的作用。
三、深圳修補瀝青路面施工隊聯系方式各種病害的處理方法
1.裂縫:根據《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區氣候條件和道路等級選取適用的瀝青類型。以減少或消除瀝青面層溫度收縮裂縫。采用優質瀝青更有效。
(1)合理組織施工,盡量避免冷接縫。對于冷接縫的處理,應先將接縫處沿邊緣切割整齊、清除碎料,然后預熱軟化接縫處,涂刷乳化瀝青,再鋪筑新混合料。碾壓時,壓路機在已壓實的橫幅上,鋼輪伸入新鋪層375px左右,每壓一遍向新鋪層移動15-500px,直到壓路機全部在新鋪層為止。對于縱向裂縫,如分幅攤鋪時,前后幅應緊跟,上、下層的施工縱縫應錯開375px以上,攤鋪時控制好松鋪系數,使壓實后的接縫結合緊密、平整。
(2)瀝青路面攤鋪前,對下臥層需認真檢查,及時清除泥灰,處理好軟弱層,保證下臥層穩定。在舊路面上加鋪瀝青路面結構層前,須銑削原路面后再加鋪,以延緩反射裂縫的形成。
(3)在路面出現微小裂縫時就必須及時處理整治。對于細裂縫(2-5mm)可用改性乳化瀝青灌縫。對大于5mm的粗裂縫,可用改性瀝青(如sbs改性瀝青)灌縫。灌縫前,必須清除縫內、縫邊碎粒、垃圾,并使縫內干燥。灌縫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對裂縫很大的情況,必須將裂縫兩邊瀝青混凝土開挖,先處理基層再攤鋪新混合料,水穩定性好、收縮性小的半剛性材料是首選基層。如夾有軟弱層或不穩定結構層時,應將其鏟除;如因結構層積水引起網裂時,鏟除面層后,需加設將路面滲透水排除至路外的排水設施。
2.車轍:主要是提高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近幾年來的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生產施工實踐證明,采用改性瀝青混合料是防止或延緩路面產生車轍的有效方法。在瀝青中摻入不同的改性劑能改善瀝青的很多性能,粘度提高,感溫性能穩定,瀝青軟化點提高,針入度提高,耐老化性能提高,從而也相應的提高了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和抗車轍能力。改性瀝青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礦物類填料,如碳、木質素、石棉等;第二類為聚合物類,橡膠類sbs、樹脂類eva、pa等;第三類為添加劑,包括抗養化劑、抗剝落劑等。從改性瀝青混合料生產實踐中可知,pe對改善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效果明顯,而eva對改善瀝青低溫延度方面效果明顯。
3.沉陷:為了避免沉陷的發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選用符合“交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的瀝青,或采用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性瀝青。
采用適當的瀝青層厚度,或在瀝青面層與半剛性基層之間設12~375px的碎石過度層。
在半剛性基層頂面或瀝青層之間設置各種土工合成材料,或者提高瀝青混合料的抗拉強度和抗變形能力。
加強路基路面的養護及重視工作。
4.坑槽:瀝青路面早期破損的防護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瀝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損與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交通氣候條件的全部或部分有聯系,而交通氣候條件是客觀存在的,所以瀝青路面早期破損防治應以路面施工和瀝青混合料兩個方面考慮。(1)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質量
選取具有具有良好的高低溫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蠟量低、高粘度的優質國產或進口瀝青。選用骨料應選用表面粗糙、石質堅硬、耐磨性強、嵌擠作用好、與瀝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
選擇合理的混合料級配?;旌狭霞壟涫菫r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和疲勞性能、低溫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的保障。為提高瀝青路面使用性能可以考慮以下兩個途徑:第一是改善礦料級配,采用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第二是改善瀝青結合料,采用改性瀝青。
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拌和質量,拌合過程中發現“糊料”或“離析”等異常情況應立即進行處理;加大馬歇爾試驗頻率,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穩定度、流值等指標,必要時對混合料進行特殊配合比設計。
(2)按設計完成施工
施工質量控制不嚴,早期破損必然出現。所以瀝青路面施工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