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記錄媒體材料
常見磁記錄材料磁記錄材料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信息記錄保存手段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磁記錄材料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帶基, 其內含有的增塑劑、分散劑等,均適宜霉菌分解吸收, 霉菌分解帶基作為營養使帶基受到侵蝕, 潮濕還會使粘合劑水解,導致磁粉脫落,二者均會造成記錄的數據信號丟失,因此磁記錄材料均難以長期保存期。
有時, 一張磁盤或磁帶突然不能讀寫,往往就是長霉和受潮所致。此外脫落的磁粉和菌絲體還會堵塞計算機、錄像機、錄音機的磁頭, 使機器不能正常工作, 甚至損壞磁頭,霉菌還可通過磁頭進行傳染。       
計算機硬盤,也是一種磁記錄材料,硬盤會因受潮氧化等原因導致不能讀取數據,因此硬盤的損壞率很高,并往往造成用戶重大的損失。現在,一般對磁記錄材料記錄的信息都采用定時重新拷貝的辦法來預防受潮發霉對數據信號造成損失, 但費時而又麻煩, 并有局限。如加密磁盤無法復制 錄音錄像帶復制后會造成質量下降, 多次復制后音像質量會十分低劣, 以至不能滿足要求。
目前, 城市空氣污染現象較普遍, 為防止信息丟失, 磁記錄材料還應在凈化空間中保存。對于需要進行十年以上長期保存的硬盤, 則需按計算站場國家標準GB 2887-89 第4.10.3條媒體的存放條件和 4.12.2.1條腐蝕性氣體環境分級的國家標準進行保存。
影像膠片常見影像膠片       
  影像膠片除了傳統的攝影膠片、X光膠片外,還在電子掃描、航空遙感、醫藥及工業診斷領域作為信息記錄保存載體得到廣泛應用。
影像膠片由高分子材料片基和表面敷涂的有機感光材料構成,適宜霉菌分解。特別是表面的感光藥膜最易受霉菌侵襲。影像膠片乳膠層感光藥膜還極易受潮發生水解, 損壞膠片圖像, 長霉后, 霉菌排泄的草酸類物質能侵蝕銀影顆粒和染料影像。染料影像在高濕條件下亦會自行水解, 高濕度也促使影片上殘留化學藥品破壞畫面。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如硫化物、過氧化物等, 即使濃度很低, 也會構成有害影響。
這是由空氣中的氧、水氣和大氣中的有害氣體過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硫化氫和其它工業廢氣所導致。影像膠片在存放中, 本身還會釋放出一種名為乙酸的氣體, 在乙酸的腐蝕作用下, 膠卷上的黃色首先開始變壞, 然后是所有的顏色開始變色和剝落, 最后底片本身也受到損壞。
這個損壞過程稱為" 乙酸綜合癥"。因此, 攝影膠片不僅需防潮, 還需在凈化環境中保存。低濕環境可以避免影像膠片長霉和減緩影像染料褪色,但濕度過低或濕度頻繁的周期變化, 又會降低片基和乳劑層的附著性, 出現膠片邊緣剝落、曲卷、乳劑層龜裂等現象。而高溫環境會使膠片色彩發灰, 喪失層次。理想的影像膠片長期保存環境是相對濕度40%, 溫度1-8攝氏度, 環境空氣凈化。攝影膠片保存國家標準: 照片檔案管理規范GB / T 11821-89  6.1.1條保存底片的適宜溫濕度為: 溫度 13-15℃, 相對濕度 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