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大克鼎,出自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于陜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曾歸潘祖蔭收藏。1951年其後人將“大克鼎”和盂鼎捐獻給政府,后由上海博物館藏。該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該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鐘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由于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繞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紋。該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