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在國外的發展
一.日本艾灸的發展
公元514年,艾灸學起先傳到朝鮮;公元550年,我國的艾灸由朝鮮傳入日本,從此,他就在東洋這塊地盤上扎根、發展、開花、結果。
1.從艾灸療法擴展到預防、保健,在古代日本,使用艾灸預防保健、延年益壽是作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來行使,普通人中,遍及實施養生艾灸,并盛行“勿與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風門之穴人人灸”等諺語。在日本,無論男女,終身中都必需艾灸4次:十七八歲時灸風門,聽說是預防傷風,古代日本認為傷風是萬病之首;二十四五歲,灸三陰交,益在加強生殖能力;三四十歲,則灸足三里,認為可以促進脾胃功能、避免疾病、延長壽命;到了老年,為了避免視力衰退,一半多接納灸足三里兼灸曲池,灸曲池目的在于使眼睛明亮,牙齒堅固。日本從1937年元旦起,由當局組織掀起所謂全民三里灸鍵康活動。
2.注重灸法的實行研究,大約在明治45年,日本醫家開始對灸法運用西方科學的辦法進行研究,將實驗動物學引入針灸學范疇。經對艾灸局部的影響的研究表明:認為艾燃燒生成物可經過灸熱毀傷的皮膚處浸透進去,艾灸影響可誘導部分肌肉發生某種物質,而艾灸部位發生的這種物質可作為免疫源而激活免疫系統,然后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二.西方艾灸的發展
西方的艾灸,是由中國傳入的。艾灸療法,在西方稱Moxa。據文獻記錄,該記詞由荷蘭人旁特及賴尼等人發明,并由他們將艾灸療法于17世紀中葉經由日本引入至歐洲的。德國人甘弗在艾灸療法特別是艾灸的傳播過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他曾任荷蘭東印度公司外科大夫并在日本工作過,他在《海外珍聞錄》中明確主張用艾絨施灸,由于“在中國和日本常用作施灸的原料是艾絨”,在書中他畫了一幅圖,標明了施灸的穴位和艾灸療法的適應證。
艾灸療法傳至西方后,開始并未惹起人們普遍留意,使灸者多是從亞洲返回歐洲的醫師。在艾灸療法的推行使用中,較為卓越的是法國醫師拉蘭,拉蘭是拿破侖軍中的外科主任,在行軍作戰進程中,他最常用的醫治辦法就是艾灸療法。他用艾灸醫治麻木、破傷風、眼疾、關節病、脊椎毀傷等。特殊是骨科疾病,他認為“依據我們所進行的很多觀察,醫治這種兇暴疾病的普通辦法就是反復執行艾灸療法。”因為它的卓越工作,使艾灸療法在歐洲獲得了較大水平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