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迪路日前下修中期業績預期,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降60%-80%。公司周一午間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相信下半年隨著新業務逐漸釋放,業績會有所好轉。
公司在業績預告中表示,終端零售市場仍未回暖,上半年營收略有下滑。另外,新老業務費用增加,新的業績增長點未充分釋放。
卡奴迪路今年加快集合店的運作,廣州太古匯、澳門高端精品買手店,衡陽店還在裝修中。公司將通過品牌集合店的公眾微信平臺,將O2O模式引入營銷模式中。有券商分析師則指出,買手店為公司今年渠道布局重點,目前國內高端消費較弱,根據公司已有集合店盈虧情況,公司新開集合店短期難盈利。
2014年4月,剛剛在前一年舉辦完25周年成立慶典的I.T把旗下的7個自有品牌——5cm、izzue、Aape、MINI CREAM、fingercroxx、b+ab以及:CHOCOOLATE集合起來,在倫敦百貨公司Selfridges里開出了第一家英國專賣店。
因為地理上的接近性,東南亞曾是I.T最先開拓的海外市場,在Selfridges的專賣店開張之前,2013年I.T已經在新加坡的烏節路開了第一家店,按照計劃,今年新加坡的第二家店以及馬來西亞的首家店鋪也將開業。
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背后,是這家公司連續三年都表現走弱的業績。
今年6月,I.T發布了2013年財報,顯示這一年純利潤大幅減少,達27.3%,并在1年內發布了3次盈利預警。雖然內地市場的銷售額仍然上升,達16.3%,但整體營收超過一半的香港市場的銷售額卻下滑了3.3%,香港的店鋪數量也從2012財年的295家下降至275家。
“去年是比較艱難的一年,整個世道和我們的預期有所偏離,無論是國家調控,經濟氣候,或是游客平均消費額的下滑。”I.T市場推廣及國際業務副總裁鄭靜珊對《第一財經周刊》解釋I.T 2013年業績低迷的原因。
這種背景下,開拓海外市場便成為I.T尋求新增長點的努力。鄭靜珊與Selfridges女裝部總監相識已久,后者曾經在香港工作多年,對I.T并不陌生。了解到Selfridges對進場品牌每隔兩三年便會進行一次調整以保持新鮮感,I.T便申請成為其中一個候選者。
I.T旗下的零售店,主要分為以出售Comme des Garcons、Maison Martin Margiela等國際時裝品牌為主的大I.T,集中了日韓年輕時裝品牌的小i.t,以及以獨立門店出現的自有品牌三類。對于把哪一類零售店帶去英國,I.T的邏輯是這樣的——大I.T本身便有相當數目的品牌來自歐洲,而且歐洲本身買手店眾多,所以把大I.T帶去英國沒有任何優勢,而I.T的自有品牌在歐洲的曝光量很少,這也許能帶給當地顧客更多的新鮮感。
實際上,10個自有品牌是I.T目前最大的利潤來源。從2011財年開始,自有品牌一直都占I.T整體銷售額的50%以上,且連年遞增。這些自有品牌的定位各不相同,比如,1995年推出的b+ab主要針對年輕少女,風格偏向甜美 1999年推出的izzue則覆蓋男女裝,設計上更為前衛。對于I.T來說,自有品牌從設計到定價再到品牌推廣,都是可以自行掌控的,加上自有品牌的生產均在內地工廠完成,成本更容易控制,這些都是I.T經營代理品牌時無法獲得的便利。
“從1995年開始,自有品牌對我們來說更加重要。目標是在接下來的3至5年,自有品牌的銷售額占比達到70%。”2011年,I.T創始人沈嘉偉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而根據I.T提供的資料,在這些自有品牌中,目前銷售額最高的是5cm,其次是izzue和b+ab。
和卡通形象進行頻繁的跨界合作,是b+ab和:CHOCOOLATE這兩個品牌常用的營銷手段,比如今年5月,b+ab和《小王子》合作,推出一系列的主題設計。:CHOCOOLATE也曾和涂鴉藝術家Keith Haring合作。此外,海綿寶寶、輕松熊等都曾經是b+ab的跨界合作對象。
多新的沖擊、新的意念和元素。除了基本系列之外,加入一些顧客熟悉的形象,保持我們品牌的新鮮感。”鄭靜珊說。
男女裝兩條線都齊全的izzue最早在海外小規模拓展銷售點,2011年izzue已在巴黎、柏林的百貨公司擁有專柜,位于溫哥華的專賣店也已開業,其中巴黎的專柜開在后來與I.T在北京合資開店的法國老佛爺百貨。但除此之外,其余的自有品牌在海外的曝光度幾乎為零。
I.T與Selfridges的談判從2013年年初開始,鄭靜珊稱整場談判進展頗為順利。但倫敦畢竟是一個全新的市場,當地顧客的喜好和他們對品牌的反應I.T也沒有經驗可參考。
為謹慎起見,I.T與Selfridges決定2013年9月通過籌備Pop-up店進行試水。當時,Selfridges正在舉辦一系列與自拍(Selfie)有關的營銷策劃。為配合這一主題和Selfridges標志性的磚黃色,I.T推出了相應顏色的Selfie系列服裝,同時又與英國潮流雜志Dazed&Confused合作,在Selfridges共同舉辦了一個派對,制造話題。
Pop-up店持續經營半年之后,I.T在Selfridges的實際銷售數字高于預期,公司也從中得到了許多與倫敦相關的市場信息。
“Selfridges給我們反饋說,有很多亞洲顧客來光顧,倫敦是個國際化大都市,客路很廣,因此顧客消費的模式也比較多樣。”鄭靜珊說。
Selfridges是各種英國旅行手冊上都會推薦的觀光點,有大量的亞洲顧客并不奇怪,但Pop-up店更重要的價值是提示了I.T如何才能在選貨上做到因地制宜。
根據銷售表現和顧客反饋,Selfridges的買手建議I.T調整部分貨品的價格。另外,由于顧客體型的差異,尺碼也要選得大一些。由于I.T的店面開在百貨公司內,面積有限,買手在選貨時也要避開需要層層搭搭的款式,挑那種簡單易穿的,方便顧客試穿。
因為英國顧客對I.T的自有品牌了解不多,這些品牌原本在香港和內地的清晰定位也頓時變得模糊起來,因而衣服本身的款式和價錢更能主導顧客的購買決定。比如,b+ab原本的目標客戶群是年輕女孩,但一些年紀較長的英國顧客并沒有“過了這個年齡就不適合b+ab了”的概念,只要有喜歡的款式和適宜的價格,他們仍然會購買。
I.T計劃把自有品牌海外擴張的版圖繼續延伸—2015年,I.T將會進入美國的部分百貨公司。無論在英國還是美國,百貨公司一再成為I.T的渠道合作對象,這和在中國香港和內地,I.T幾乎清一色開在購物中心里的門店策略很不一樣。
“和中國的情況不一樣,在美國,百貨公司渠道仍然是很強勢的,因此我們選擇和百貨合作。”鄭靜珊說。
然而作為長遠戰略布局的海外市場,顯然并無法紓解I.T目前在香港和內地市場所處的窘境。
I.T也正在尋求其他辦法以減少利潤下滑的壓力,對自有品牌的設計制造流程和市場推廣方向進行調整。比如,減少設計太前衛、市場接受度較低的款式,推出更多大眾能接受的式樣。同時,通過多找幾家工廠報價,并把訂單集中在一家工廠以增加議價能力,以降低代工成本,避免服裝價位的不斷攀升。和大部分時尚品牌一樣,I.T也改變了前幾年在內地激進開店的策略,變得更為謹慎。除此之外,它還對現有資源進行提升,如店員培訓和門店翻新等。
高企的庫存一直是I.T被投資者質疑最多的問題。庫存積壓可能拖累任何擴張的努力。最近3年,I.T的庫存天數從146.9天上升至157天。為消化庫存,I.T在香港和內地的打折次數都明顯增多,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是,I.T的品牌形象很可能因此受損,顧客會覺得它不再那么酷了。
I.T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打折似乎無法避免。“我想現在的顧客很需要一些推廣,才能推動他們的消費意愿,”鄭靜珊說,“當然我們也知道,太多促銷會傷害品牌形象,我們會很注意拿捏好這個度。”
無論如何,要繼續25年以來的成長速度,I.T的下一步仍面臨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