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支持斯里蘭卡北部省份的服裝業培訓工作,韓國國際協力機構(KOICA)捐贈了價值2萬美元的紡織機械設備,主要包括JUKI牌縫紉機及工業切割機。在KOICA的支持下,斯里蘭卡的服裝業培訓工作首次推廣到北部省份。
斯里蘭卡紡織服裝研究所(SLITA)一個新的分支機構目前已在馬納爾開放。在該國工業和商務部的支持下,該研究所將為服裝行業提供培訓、測試、咨詢和技術服務。2013年,SLITA募得總資金約為105萬美元。目前,該研究所有185項培訓計劃,56名專業培訓人員,其中,18人具有碩士學歷。
由韓國政府經營和資助的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日前宣布,該國將成立一項時尚基金,以促進中國大陸與韓國服裝企業的合作。
KOTRA外商投資促進部專員漢基元表示,標有“韓國制造”標簽的服裝在全球市場的銷售狀況良好。實際上,其中一些韓國服裝在中國大陸和越南進行生產加工,公司的運作經營則是在韓國本土。此次,韓國設立的時尚基金的投資目標包括中韓兩國的中小型服裝企業,該基金將為企業提供來自韓國設計師的設計以及中國大陸服裝工廠的生產幫助,以提升雙方的生產及設計能力。并且,通過該基金開發的服裝產品將被標為“韓國與中國大陸共同制造”。
此時尚基金籌備了將近半年時間,目前,KOTRA已收到了來自中國大陸業界的積極回饋。近兩年,一些中國大陸公司已經成為韓國企業的第一大股東,也有一些則合并了韓國的時裝企業。例如,2012年,中國大陸私募基金Unitas Capital對韓國戶外服裝品牌Nepa投資了約1800億韓元。2013年,韓國網路公司Suhyan則并入利豐集團旗下。
德國商業日報報道稱,歐洲消費者每年花費在戶外運動配備方面的金額高達百億歐元,其中德國約占25億歐元,德國國民用于戶外運動的花費要比其他國家高。德國戶外運動市場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連年大幅增長,其中,尤以運動服最為暢銷。如今幾乎每位德國人都擁有最少一件供戶外穿著、防水并透氣的夾克,在這種發展情況下,德國戶外服裝市場逐漸趨向飽和,戶外服裝的銷售業績有所下降。
今年上半年,德國運動用品專賣連鎖商SPORT 2000的營收下降了9%。其總經理Andreas Rudolf指出,市場飽和以及供貨商過多的情況,促使戶外服市場競爭加劇,當前市場上除了消費者耳熟能詳的著名戶外服裝制造商如Jack Wolfskin、Schoeffel和Salewa以外,服裝制造商如H&M等也開始搶占戶外運動服市場。
戶外運動裝通常價格不菲,每件少則上百歐元,多則數百歐元。以往,以戶外運動外套為例,制造商可以從每10歐元的銷售額中賺取4歐元,而在激烈的競爭下,市場利潤率卻正在下滑。
盡管如此,由歐洲戶外運動制造商結盟成立的EOG(歐洲戶外運動協會)去年的營業收入為48億歐元,增長3%,然而其中帶動市場發展的主要產品已不再是戶外運動外套,而是功能性運動鞋,這類產品市場需求高,但其市場龍頭企業卻并非德國制造商,而是也同樣生產背包及徒步用長褲的瑞士制造商Mammut。
近期,德國波頓湖畔的福吉沙芬展會,吸引了來自全球900家的各地廠商,眾展商展出了他們當前最新的戶外運動產品,但很多參展廠商卻認為未來市場前景大不如前。
另一家運動用品專賣連鎖商Intersport總經理Klaus Jost表示,市場已達峰頂,未來難創新高。Jack Wolfskin總經理Michael Rupp也指出,未來戶外運動服市場雖將繼續擴張,但競爭則將變得更加激烈,這將導致競爭實力較弱的制造商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