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演及頒獎典禮在上海新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標志著歷時五個月的本屆大賽圓滿落幕。
 
 
經過激烈角逐,浙江豪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爛花不倒絨一舉拿下本屆大賽面料設計分賽的金獎;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天花布和常熟市群英針織制造有限公司的南韓絨獲得銀獎;浙江華欣家紡有限公司的蕾絲面料、海寧市晶森經編有限公司精梳棉、浙江澳森實業有限公司仿皮沙發面料、浙江圣丹努紡織有限公司仿皮服裝面料、上海升星印染有限公司著色爛花超柔、浙江宇立塑膠有限公司高強抗靜電防水醫療用布和浙江超綸新材料有限公司印花布等7款產品獲得銅獎;另有海寧市生達毛絨有限公司的超柔爛花面料獲得最佳科技創新獎、欣美針紡有限公司的蕾絲花邊面料獲得最佳、海寧科源經編有限公司的羊毛彈力經花呢獲得最佳材料應用。黃河科技學院藝術學院楊曉艷的作品《溯源》獲得服裝設計分賽的金獎;西安學院賈未名的《在云端》等5個作品獲得銀獎;紹興文理學院勞越民的《破“結”重結》等15個作品獲得銅獎。
 
 
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起源于2005年,由全國最大的經編生產加工銷售基地——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率先發起并承辦。由于“經編”是紡織行業的細分工藝門類,很多人都不熟悉這一行業,甚至一些設計師在服裝作品中用到相關面料時也不知道這就是經編產品,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知道燈箱廣告布、體育器材骨架增強材料、土工系列產品、醫療類功能面料等高、精、尖經編產品了。為了推廣經編產品,深挖經編產業的發展可能,作為行業龍頭,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的支持下,嘗試舉辦以“經編”工藝方式為主題命名的設計大賽。
 
 
多年來,大賽連年舉辦,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根據經編產業中服飾用材料、裝飾用材料和產業用材料齊頭并進,且有后來者居上的發展趨勢,適時調整賽事結構,從開始的“經編服裝設計大賽”更名為“經編設計大賽”,展現了經編產業廣博的市場空間,并以專業性、時尚性、應用性為基礎,以市場性、實用性、藝術性為主導,努力提升經編產品設計水平,追求“原創性、時尚性、高科技和功能性相結合”的卓越理念,受到了業內外各界的好評與肯定,發展為業內的知名賽事。
 
 
今年,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和海寧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和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依然抓住“傳承和創新同在”的宗旨,力求革新賽事形式,向客戶目標明確、市場定位精準的專業化賽事轉變,并更加直接地服務于產業的發展,主要呈現三大亮點。
 
 
亮點一是首次面向完整的經編產業鏈。原料、織造、產品設計加工等產業鏈企業全面參與,側重點由歷屆單一關注服裝、家紡等終端產品設計,更全面地轉向前道新型原料應用及面料創新設計及生產。大賽設置面料設計和服裝設計兩個分賽,突出經編產業從原料到織造再到成品創意設計的全線過程,充分表達出經編產品的實用行和時尚性,提升經編行業產品研發與設計能力的整體素質。亮點二是首次由普賽制變革為邀請賽制。組委會定向邀約國內外各大經編企業、設計院校、設計室等的優秀設計人員為目標選手參與大賽,最大程度低提高了參賽作品的整體設計水平和作品的市場化成熟度。亮點三是首次以國內知名展會——上海國際面料展為大賽的展示舞臺,進行頒獎及獲獎作品展演,將經編原料、面料及成品系統、直觀地展示在觀眾面前,提升業內外人士對經編認知度,提高海寧經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打造海寧經編企業品牌文化傳播的平臺。
 
 
自五月份啟動以來,面料設計分賽先后收到400份來自江蘇、福建、浙江、天津等產業集群地及多所高校的面料作品,涵蓋了服飾用、裝飾用及產業用等經編主要應用領域。而服裝設計分賽則由全國20余家紡織服裝類高校各推薦1名教師參賽,每位選手提供了6-8套成衣作品。
10月10日和20日,組委會先后在海寧中國經編總部商城開展了兩項分賽的評審,評選出金、銀、銅獎和單項獎。據評審小組的專家介紹,從比賽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創新研發,或者采用新型原料和新型工藝,或者通過改變織造方式來做出不同于市場的創新型產品,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成衣設計師傾向于用經編產品來表達自己的創意設計,為經編產業打開了更廣闊的需求市場。
 
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濮新達在接受采訪時這樣形容經編設計大賽:“我們希望大賽能催生更多好的經編設計作品誕生,有更多的大眾消費者了解經編,有更多的經編產品推向市場;我們也希望大賽能為設計師提供一個真正能展現自我、提升自我、實現價值的平臺,為經編企業提供產品研發導向,為終端產品企業提供時尚、實用、美觀的創意設計金點子。九年來,正是通過大賽的平臺,海寧經編走向了全國,經編產品走向了大眾?!?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也對大賽給予了高度肯定:“明顯提高了消費者對經編產業及產品的認知度,擴大了經編產品在產業鏈中的應用,培育了更多優秀的經編產業設計人才,為推動經編產業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時尚而廣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