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Simon Gao是另一位中國設計師,他也在爭論成功的設計是否取決于形成一個更國際化的風格。他常周游各國,去嘗試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他說可以通過他的作品看到這樣做的結果:“我創作的作品都于這些經歷有關。”
高楊對設計有自己的看法:許多設計師,包括我們接觸到的買手店店主,都是我們所說的‘富二代’,但‘富’這個詞其實有很多含義,一種是物質上的富有,另一種是精神上的富有。做服裝,不僅僅靠物質,還需要有理想支撐。最后能不能成功,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在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風格后,又要如何?高先生說他已在商務領域取得進展,按他的說法,已開始獲利了。
馬瑪莎談到她的目標不僅僅是成為一個設計師,而是成為一個“品牌”。盡管她知道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然而她已想好了未來大計。現在,她已在中國開放幾家實體店,并計劃在全國各地建立一定規模的供應鏈網絡。同時,巴黎也設有她的工作室,她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擴張全球市場。
過去十年,得益于時尚消費的增長時尚雜志媒體在中國迅速成長。
但是這些新的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夢想有多少能成真?
《VOGUE服飾與美容》張主編略顯擔憂,在某種程度而言,比起純粹的設計,商業挑戰是更難掌控的領域。你可能是一個天才設計師,但并不表示你在商業運作方面也能得心應手。
隨著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時尚消費市場之一,國際的時尚品牌都紛紛進入中國,時尚儼然成為了廣泛的社會現象和消費文化,影響著中國消費者的生活,而時尚產業也被譽為未來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
深圳是中國女裝和原創設計的的產業基地,今年至少有四家服裝企業正在申請IPO。時裝周和Showroom的模式在中國也在逐步發展。上圖為首屆深圳時裝周3月19日開幕瑪絲菲爾秀場。
時尚是由商業推動的,中國的設計師慢慢明白,只有商業界定的時尚和消費者理解的時尚是一種層面的時尚,時尚的消費才能被激發出來。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國際一流的時尚品牌,時尚服裝的設計等等,但是卻一直缺乏中國元素和中國的聲音,甚至很多大品牌還敢于用中國元素,但是中國的時尚設計者就很難從其他國家那里融合一些元素進來,這還需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通過對全球時尚文化的研究和對消費者的人文洞察,在整個的全球時尚產業鏈中尋找一些新的定位,或許是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的機會。
中國的時裝產業是在外來文化的沖擊和模仿中發展起來的,因此,中國在全球的時尚產業當中還是一個小學生,但畢竟已在快速的學習成長。
過去兩周,普拉達集團、耐克集團和阿迪達斯等全球服飾巨頭的供應商Stell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HK:1836)九興控股有限公司及裕元集團(0551.HK)設在中國大陸珠三角城市東莞的工廠連續發生罷工事件,引發罷工的仍然是工人關注的社保和公積金等福利問題。
由于裕元是全球最大的運動鞋代工商、九興是全球最大的時裝鞋供應商,兩間公司的東莞工廠罷工令全球鞋業制造商緊張。
據WSJ\Reuters等多個媒體報道,九興集團位于東莞的興昂和興雄兩家鞋業公司數千名工人自3月10日開始罷工維權,不過九興方面否認人數上千,只表示有“數百人”。
裕元方面的罷工從上年已經開始,并得到人社部的關注。
據數據顯示,2014年九興的鞋類產品出貨量高達5310萬雙,占全球中高端時裝鞋的60%左右,除為人熟知的Prada 普拉達品牌,Burberry Group PLC(BRBY.L)博柏利、Michael Kors Holdings Ltd.(NYSE:KORS)以及LVMH集團旗下的Givenchy紀梵希,Kenzo, Marc by Marc Jacobs等品牌的鞋類產品均有該集團代工,九興在中國大陸設有“興”字頭的工廠近10家,包括興昂、興萊、興鵬、興雄、興利、興泰等,雇員總計約10000人。而裕元的年出貨量更是超過2億雙,員工超過40萬。
盡管過去五年臺資、港資以及中資的OEM業務不斷的向外轉移,但由于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產能能力依然薄弱,中國大陸仍是最重要的制造市場,伴隨著產業工人不斷的維權,很多制造商和代工商都對這一情況表示擔憂,因為一旦罷工情況持續,全球服飾行業都將深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