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幕前夕,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慶輝接受了采訪,分析了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對如何在發展中展現中國文化標簽和掌握世界時尚話語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本土時尚的壯大與發展 需要大產業全社會的關注與積累
近些年,中國本土時裝周上的設計師作品在引領潮流、定位市場等方面還沒有表現出能夠預測和左右市場的時尚話語權。
張慶輝坦承,這種問題確實存在。目前國際時尚話語權還掌握在歐美人手里,想要改變這個局面,不能單靠一個機構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歐美人掌握時尚話語權是由于過去一個多世紀西方在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長期發展積累的成果。
對于中國的時尚產業而言,目前還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超越的過程中,通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歷程,時尚產業正在縮小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尤其在二十一世紀,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意識不斷提升,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背景下,中國人開始對民族原創和具有中國時尚元素的產品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自豪感,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影響到了國外的消費者。
張慶輝認為,掌握時尚話語權需要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最核心的是要依靠文化自強和文化軟實力,只有文化軟實力增強,才能實現中國時尚產業在全球時尚界中講話的份量。
“我常看到人們在談論巴黎和米蘭,他們的時尚背后其實是國家意志的體現,通過時裝周這樣的形式,將國家在文化方面的影響力滲透給其他國家,形成所謂的時尚影響力。”張慶輝介紹說,歐美時尚產業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體系,中國要想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時尚影響力僅靠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中國國際時裝周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各界的力量去關注、支持。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時尚消費方面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市場,張慶輝認為中國時尚產業在這樣大的背景下會有更好的作為。
中國時裝產業體系應該更加成熟、更有作為
談到中國的時尚產業,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中國國際時裝周作為展示中國時尚產業的重要窗口,作為引領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的重要舞臺,和巴黎相比,在場次、媒體和買手方面要遠遠落后于對方。
“這是事實,這個事實恰恰反映了中國時裝產業體系的不成熟。這種不成熟也造成了目前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夠,但就時裝周組織本身而言,所呈現的媒體、設計師和買手之間互動關系,是沒有差異的,差距是什么呢?是以時裝周為龍頭和依托的整個時尚產業的成熟。”張慶輝說。
過去中國的服裝產業,是以出口為導向,整個產業的組織形式是建立在出口的基礎上,隨著中央對服裝紡織產業的定位發生轉變,開始以出口轉向內需,轉向內需毫無疑問是要拉動消費。
“在目前的產業發展階段,我們和西方是不同的,西方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產業體系,那么中國的時尚產業還處在一個從發展到
逐步成熟的過程,我們處在產業的轉型期,如果孤立地去拿時裝周和時裝周做對比,是不客觀的。”張慶輝說。
“變革”和“創新”是中國時尚產業的常態
中國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改革開放從1978年到現在的3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個行業都在不斷地適應社會轉型期的變化,時尚產業也不例外。
“在變革的同時也要不斷地創新,中國的時尚產業在過去的30多年里,經歷了可能是西方一個世紀、甚至是兩個世紀的變化,”張慶輝說,“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新鮮的事物,要適應新的挑戰,中國國際時裝周也是如此,它是一個全面反映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的窗口,濃縮了很多元素,所以這種變革和創新已經融入到我們的血液里,面對市場帶來的機會和挑戰,這樣的變革和創新是常態。”
當下如何去適應這種變革,如何適應消費轉型,是每一個中國時尚產業人士需要思考的課題。
張慶輝提出了他的看法:“首先還是要回歸本源,從產品的品質和設計上去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地探索,過去是以產品為紐帶聯系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隨著消費方式的轉型,現在我們要把產品轉化為以產品為載體來體現整個服務的價值,這里面需要好的設計和創意,需要傳遞的是設計師的審美和價值觀,這就需要整個服裝產業不斷去思考。”
“新中式”背后是中國文化的自強與繁榮
2014年,“新中式”借助APEC會議席卷了整個時尚產業,在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軟實力。
“我認為這背后的意義就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所展現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強,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中國在不斷地融入世界,世界也在不斷的了解中國,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去適應世界通用的價值觀,比如說在時尚領域里所謂的‘時尚標準’,隨著我國文化自覺的增強和時尚消費市場的擴張,受到了世界的重視,而能夠體現中國元素的時尚符號的產品就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新中裝恰恰反映了這個現象,通過對傳統的工藝和文化元素的運用,表達了中國設計師和中國時尚產業的自信,我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使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在世界時尚產業的發展中發出強而有力的聲音。”張慶輝說。
“新中式”的概念在本屆時裝周上也將有所體現,中國國際時裝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時裝周,在過往歷屆時裝周里,有很多中國元素、中國符號的產品和設計師的出現,得到了時尚界的認同,即使有著西方教育背景的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也將東方美學的思想代入服裝的細節和精神中。
張慶輝對中國國際時裝周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和信心,他期待中國國際時裝周在伴隨著中國時尚產業發展和中國服裝產業轉型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健康、有活力,為中國的自主品牌和本土設計師的成長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為中外品牌和設計師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