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建筑設計相比,綠色建筑設計提高了門檻。雖然這個門檻并不是很高,但是很多設計師就是不愿意跨越過去。他們更喜歡做傳統設計,因為傳統設計比較簡單。”近日,在友綠網(iGreen.org)、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綠·健”大講堂上,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秘書長黃俊鵬向記者表示,我國設計師綠色建筑設計的水平有待提高。 從200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來,各地相繼出臺了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標準,成效顯著。據統計,截止到今年3月,全國共評出3194項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共有678個項目獲得美國LEED認證。然而,在綠色建筑快速發展的同時,設計院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和理解不夠、仍停留在技術堆砌上等問題日益突顯。提高設計師的綠色意識和設計水平刻不容緩。 對于黃俊鵬的觀點,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綠色建筑軟件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永煒表示認同。他說:“綠色建筑設計是龍頭,設計師的設計能力十分重要。其實,綠色建筑設計對設計師來說并沒有難度,只是在原有建筑設計的基礎上明確和深化了一些節地、節水等具體指標。設計師只需要了解和熟知綠色建筑相關的標準和要求,經過相關培訓,并借助軟件工具進行性能分析,就能很好地進行綠色建筑設計。” 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設計師的綠色建筑設計水平和能力不容樂觀,真正關注和重視綠色建筑設計的設計師不到2%。 黃俊鵬認為,綠色建筑發展的理想狀態是不需要認證、評價,讓綠色建筑設計成為常態、常規設計。 在張永煒看來,現階段是設計師提升綠色建筑設計水平和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時機。他說:“新建項目數量減少、建設速度放慢,設計師相對有更多時間學習綠色建筑的相關知識,為今后更殘酷的市場競爭提供技術儲備。真正到產業轉型明顯時,設計能力越強才能拿到越多的活。這也是其他發達國家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