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道:“腸道好,人不老。”腸道對人的身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體質,增強免疫力。 食物通過口中進入人體后會先在胃中消化、小腸中吸收,最后剩下的物質才會到達大腸。這些物質在大腸中的運#送#速度是相當緩慢的,待其水分被吸收后,才會轉變為糞便的形式到達結腸,但并不會馬上就排出,而是貯存在結腸下的乙狀結腸。 然而為什么這些糞便會存在乙狀結腸中呢?因為若是糞便沒有在乙狀結腸中停留而直接到達直腸時,人體就會感到便意。試想,若是糞便不斷地直接進入直腸中,那我們不就要一直跑廁所。所以,一開始形成的糞便會先暫存在結腸最下端的乙狀結腸,待積存一定的量后腦部便會接收到訊息,而引起便意的自然反射,此一反射作用即稱為”直腸、結腸反射”。 1、導致便秘的原因 排便自古以來就是人類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活動,當食物進入人體后開始進行消化、吸收,最后不要的殘渣就會排出體外。如果排便時間超過四十八小時,或是有排便困難、排便量少、糞便太硬或是解不干凈等現象皆稱為便秘。這些現象多是交替出現,而且也是互相影響的。 人的腸道有8-10米長,并且千褶百皺,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個彎折,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干結、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5-7毫米,重達 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物質,并像銹一樣牢牢地粘連在腸壁上,其堅硬程度與輪胎相似,它們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身體,人們習慣稱之為宿便。 宿便堆積在腸道內發酵、腐敗,并不斷產生各種毒素、毒氣,造成腸內環境惡化、腸胃功能紊亂,既而引發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還有可能引發各種病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腸道問題是萬病之源。 2、便秘的嚴重危害 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人體的免疫系統逾50%是位于結腸。結腸一旦無法正常運作,體內的毒素就會經由其它管道(例如腎臟、皮膚及呼吸)而被排出體外,造成體臭、口臭、皮膚暗晦、皮膚過敏、發疹及色素斑等等問題。 有些人以為肚腩的贅肉是由于發胖所致,其實,那是結腸內的毒素大量積結,因而造成腹部贅肉顯視及體重增加。體內毒素過量累積也會加重腎臟和肝臟的負擔,進而損及其它重要器官。長期體內不間斷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致癌物在體內累積,引發各種癌癥。便秘的典型表現:天天排便仍有殘便感,或長期一周內持續3天以上不排便。 3、如何預防便秘 ①每天至少飲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的水分,刺激腸道蠕動。多喝水,是解決便秘問題的第一要務,因為水分不足時,不論使用何種方法,都是事倍功半。若是在補充纖維質產品時,不同時多喝水,甚至可能適得其反,造成更為嚴重的便秘! ②攝取大量蔬果,增加纖維質的量。由于膳食纖維會增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通過的時間,使得食物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接觸腸黏膜的機會減少,同時不可溶性纖維可以吸收部分有害物質,使之無法接觸腸黏膜,減少毒害,使大腸癌發生的機會大大減少。膳食纖維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植物中,每天至少應食用五份蔬果。 ③減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取,因為這類食物在胃部的消化速度較慢,會影響腸道蠕動速度,容易導致便秘。 ④養成運動的習慣,有助于改善排便不良的情形。 ⑤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每天最好養成固定時間上廁所。 ⑥避免因緊張、壓力過大導致內分泌失調,造成排便困難。 ⑦慎用瀉藥、灌腸劑等藥物,避免造成依賴性,影響腸道蠕動功能 ⑧補充腸道益生菌及益生質。改善腸道菌叢生態,有利于改善排便困擾。 人體的腸道中含多種有益菌,可以協助人體維持腸道健康,不過我們必須提供”能源物質“─膳食纖維和寡糖,若是在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這些有利于有益菌生長的物質,就可以把有益菌”養”得更多、更壯,成為維護身體健康第一線尖兵。 當食物中的纖維到達大腸后,會被腸內細菌利用,進行發酵作用,產生具有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效果的有機酸,同時這些有機酸可以被大腸表面黏膜細胞直接利用,作為能量來源,能夠增進腸黏膜細胞的新陳代謝,因此具有增進大腸健康的作用。 不過無論是好菌或是壞菌,都可能利用纖維來發酵,因此,若要利用食物來培養有益菌,則必須使用”寡糖”來達到效果。寡糖能夠像膳食纖維一樣被細菌利用而產生有機酸,刺激腸蠕動,并且能促進有益菌生長,抑制壞菌數量,使腸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