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鑄件在每個工序的制造成本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有的環節差異很小可以按照平均水平核算,我們所要關注的是那些對鑄件成本影響比較大的因素。導致鑄件生產過程中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工藝出品率。工藝出品率也叫收得率,是實際得到的鑄件重量占澆注重量的百分比,對具體鑄件來說工藝出品率等于同一棵樹上的鑄件總重量占樹重的百分比,它與鑄件結構和組樹方案有關,可能在30%至60%的范圍內變化,一般多在40-50%之間。前段成本與工藝出品率的關系為每公斤鑄件前段成本=每公斤澆注重量前段成本工藝出品率每公斤鑄件的前段成本與工藝出品率成反比,工藝出品率越低單位重量的鑄件前段成本就越高,而且工藝出品率越低影響的程度越顯著。
2.制殼層數由于鑄件形狀和結構的不同,制殼層數會有差異。
鑄件酸洗頓化的成本大約為0.3元/公斤,碳鋼件雖然不需要酸洗頓化,但考慮到在澆注后需要扣箱,而且扣箱后清砂比較困難,成品需要防銹等因數,可以不區別成本差異。
(1)整形:容易變形的鑄件需要矯正其變形,整形的難度取決于鑄件結構、變形程度和客戶對尺寸及形位公差的要求。整形費用應單獨核算。客觀地講鑄件表面缺陷是難以避免的,不同客戶或不同用途的鑄件對表面質量的要求不同,接單之前供需雙方根據鑄件特點及可能出現的表面缺陷確定一個合理的質量驗收標準非常重要。如果客戶對表面質量的要求比較高,整修成本也就比較高。整修費用主要受鑄件質量要求和鑄件一次合格率的影響,前者需要在定價中考慮而后者取決于內部質量控制。整修費用可以在后處理平均成本的基礎上乘以適當的質量等級系數進行調節。
(2)清砂:有些帶有狹長槽或細長孔的鑄件清砂比較困難,需要鉆砂、咬酸、噴砂或堿爆才能清理干凈。這樣的鑄件需要單獨估算清砂費用。
(3)整修:鑄造生產過程中屬于特殊生產過程中,影響鑄件質量的因素也比較多。
后處理成本差異主要來自于清砂、矯正變形和整修三個方面,其成本取決于鑄件結構和技術要求,核定價格時應考慮其成本差異。
本文轉載鑄件http://www.apcca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