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類鞋子及包包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后,現在的紡織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生產的服裝用、產業用、裝飾用紡織品。所以,現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
發霉原因:
紡織品中所有纖維都支持微生物生長。然而,天然纖維(纖維素和蛋白質)比人造纖維更容易遭受病害破壞。如棉、亞麻布、黃麻還有人造絲等纖維素是容易受到真菌細菌破壞的。這些微生物產生酶素,將纖維素轉化成可溶性糖代謝產物。蛋白質纖維,例如羊毛和絲綢,相對不容易受到攻擊,但喜角質的真菌會以它作為食物,也會損壞纖維。此外,紡織品一般呈網狀結構,容易吸引空氣中灰塵,從而感染霉菌孢子,引發霉變。
危害:
霉菌生長過程中分解營養物質而生成的“廢物”,或者是代謝活動中的分泌產物,如色素,會對鞋包產生再侵襲,影響或破壞質量。
1.鞋包上色素的沉積,即色斑;染色、涂飾的不均勻性;
3.對紡織品物理性質的影響,即影響纖維強度,從而破壞產品質量;
4.嚴重的霉斑有可能使紡織物表面霉變、脆裂,不僅影響織物的外觀,而且顯著降低其物理機械性能,嚴重影響產品的銷售和使用性能。
主要霉菌:
黑曲霉、黃曲霉、雜色曲霉、黃青霉、繩狀青霉、桔青霉、擬青霉、木霉、根霉、毛霉等
防霉措施:
鞋:鞋跟(特別是包層皮跟、木跟)其濕度不能超過9%,如果使用水性膠,則應該在水性膠或硬化劑中加入3%-5%的防霉劑AEM5700-L50,特別留意層皮跟涂完面油后需干燥再拋蠟,以預防打蠟后不易干燥導致霉變。
鞋帶易吸潮,特別是打蠟的鞋帶,鞋帶必須完全干燥,其濕度不能超過8%;在綁帶前先噴防霉劑AEM5700-F完全烘干后再使用(鞋帶不容易噴均勻,建議加大劑量反復一次)。
發霉風險高的材料應適量噴些防霉劑做處理,以每平方英尺2克為標準。不要忘記鞋帶、鞋口、鞋跟的位置。帶毛里的靴要噴毛里適量為好,噴好防霉劑要完全干燥(要求不管是否有殺菌箱都得經過2分鐘或2米的烤箱,溫度在40-50°C左右的烘干處理)。
包:織帶拉鏈含有大量的纖維,容易吸濕,加上自身凹凸不平,表面有很多空隙,如果裸露空氣中,極容易堆積灰塵和霉菌孢子。這類材料在來料時,我們需要對其濕度進行測試,如果濕度超過12%,堅決拒收,我們建議濕度控制在12%以下(此數據參考GOODNICE防霉測試儀)。在織帶拉鏈的儲存過程中,盡量不要直接裸露在空氣中,可以用PE塑料袋包裝好后存放,這樣存放的材料一般比直接裸露存放的材料會低3-5個濕度,同時含菌率也小了近5倍。
總:過槽型紡織防霉劑,編號:AEM5700-O-2,處理方法:通過相關計算,加入適量的防霉劑到布料后整理的水槽中與水混勻,過槽,壓扎,烘干定型,從而使布料具有防霉效果。
噴灑型紡織防霉劑,編號:AEM5700-F,處理方法:用噴瓶或噴槍均勻噴灑到布料表面,表面潤濕即可,再低溫(55-65℃)烘干,從而使布料具有防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