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至留學】近日刊登一篇蕭冬的評論文章,題為《在美國,退學不是失敗》,文章提到,把退學等同于失敗,就太中國化思維了。文章摘錄如下: “中國赴美名校留學生每4人就有1人退學” 。這幾天,這條新聞在海內外傳的沸沸揚揚。名校當然指的是哈佛耶魯之類如雷貫耳的藤校。這條新聞強調,這些退學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曾經是高分考生。所謂的專家紛紛指出,中西方教育體制、語言環境的不同,會導致留學生學習跟不上,出現“留學中途失敗”的現象。這條新聞用心良苦,想說明“中國式高才生”的不足,從而反襯中國教育制度的問題。 但有兩點值得追問:一是數據的出處是否可靠。經我們查閱,出處是韓裔的哥倫比亞大學Samuel S. Kim的2008年的博士論文,里面提到,在常春藤大學中,韓國學生的退學率(drop-out rate)是44%,而美國學生為34%,中國學生為25%,印度學生為21%。由此,中國學生的退學率不是高了,而是遠低于美國本土學生,僅僅略高于印度學生(印度學生的英語能力大大優于中國學生,數學也強)。 更重要的一點是,把退學等同于失敗,就太中國化思維了。在中國,學生從大學,尤其從名校退學,可以說是滅頂之災,但在美國是尋常事。不用提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這些輟學生的名字,因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被遠大的抱負所激勵,主動選擇退學。對于沒有這么偉大的學生,退學也有其正當理由:對學校不滿意或對學校不適應,轉一個更適應的學校,選一個更適應的專業,這也許開啟一扇更為成功的人生大門。對于一個年輕人而言,選擇的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相比之下,中國大學生不僅一考定終身,而且一校定四年,是其教育體制僵化的表象之一。因此,實行退學轉學機制,應是未來中國教改應考慮的內容。 當然,學生退學,也有的是因學業跟不上,還有的則是違反校規,被學校開除,美國教育實行寬進嚴出,高的退學率再正常不過。這并不是說,中國學生沒有適應問題。相反,問題還不少。學業關、文化關、語言關,關關要過。還有就是制度關,值得各方注意的警訊。 更多留學方面資訊,請登陸橙至留學官方網http://www.xmchan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