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uangpanhe.net/不少設計者發現,進入21 世紀,光盤盒設計中的性別定位呈現復雜化傾向,其緣于消費者性別特征的變化。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生理特征與心理特征的重合度正在下降,男子陽剛與女子陰柔的傳統性別特征正被打破。在演藝圈這樣的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如2005 年湖南衛視第二屆“超級女聲”中的李宇春、周筆暢;“我型我秀”中的師洋;“加油好男兒”中的向鼎;韓國“花樣男星”李俊基等均大受歡迎,且這種現象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消費者性別特征的變化主要是心理上的,而心理上的性別特征許多是社會賦予的。獨生子女政策、生產方式的改變、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宣傳媒體的商業化、網絡游戲的盛行等,這些對消費者的社會角色定位,意識形態的形成均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是80后、90 后的變化尤大,但這些消費者已成為或將成為最具消費潛力的人群。
消費者性別特征產生了變化,那么商品的性別定位必然隨之改變。男性、女性的心理特征具體表現為性度(性格角度),實際上任何人均具有男性與女性的心理特征,只是某些方面會比較突出。美國心理學專家桑德拉·貝姆在其設計的測量雙性化特質的《貝姆性別角色度量表》中,把人的性度分成4 種:雙性化人格,男性化人格,女性化人格和中性化(不典型)人格。20世紀,中國男性大體對應男性化人格,女性大體對應女性化人格,生理與心理特征基本重合,商品的性別定位主要依據消費者的生理特征。21世紀,男性、女性出現與4種性度較自由地組合,盡管男性對應男性化人格與女性對應女性化人格依然是主流,但男性對應雙性化、中性化、女性化人格和女性對應雙性化、中性化、男性化人格的人群有所增加,尤其擁有中性化人格的人群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因此,商品的性別定位不再僅以生理特征為標準,結合性度來定位會更合適一些。如化妝品消費者以往幾乎全是女性,但“偽娘”現象的出現,不得不使商家開始正視男性消費者。
光盤盒設計的性別定位隨之改變,各設計要素亦就相應改變,這樣才能打動目標消費者,不然還會出現相反的效果。如2006 年可口可樂公司請李宇春作為代言人就值得商榷了。可口可樂這種飲料的性別定位總體偏于“男性對應男性化人格”,而李宇春的性別定位偏于“女性對應中性化人格”,二者幾乎沒有任何重合度,亦缺乏性別間互補吸引力。不少男性消費者抵制光盤盒上印有李宇春圖形的可口可樂,甚至改喝百事可樂,致使可口可樂的銷量直線下滑,幸虧光盤盒上印有劉翔圖形的可口可樂及時大量上市,才挽回了些敗局。劉翔的性別定位偏于“男性對應男性化人格”,與可口可樂產品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