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蔬菜供應的需要,蔬菜大棚已經成為蔬菜供應的主要設施,所以對于哪些大棚生產農戶,應該了解蔬菜大棚的性能,以便于蔬菜培育中的各項調節,下面介紹蔬菜大棚內濕度的調整方式。
    在密閉的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可達70%~100%。一般濕度變化的規律是,棚溫升高,相對濕度降低;棚溫降低,相對濕度升高。晴天、雨風天.相對濕度低:陰天、雨雪天相對濕度高。在一天內,中午水汽量(絕對濕度)最高,為早晨的2~3倍;下午由于通風及溫度下降,棚內水汽減少;夜間棚內凝結大量水珠,空氣中水汽量仍在減少。
    降低棚內相對濕度。可采取提高棚溫的措施。當空氣相對濕度為100%、溫度為5℃時,每提高1℃氣溫,約降低濕度5%;在5~10。C時。每提高1℃氣溫,則降低濕度3%~4%;濕度上升到20℃時,相對濕度下降到70%;溫度上升到30℃時,相對濕度為40%。相反,若溫度下降.相對濕度就會上升。
    在栽培技術上,利用地膜覆蓋.采用勤中耕、少灌水的措施.也可降低空氣濕度。
 
                                                 
建設新型化農業是許多地方加快當地經濟建設的首選,隨著我國科技力量的發展,農業,作為一個保證人們飲食供給的基礎,必須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不斷發展,帶領農民走上現代科技之路,所以有越來越多的現在蔬菜大棚建起,向“高檔化”發展。
    設施新型化。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設全部采用壽光建棚模式,墻體底寬6米,大棚凈跨度10-12米,東西凈長120米,后墻高度為4米,棚膜選用防霧滴棚膜等做到高效節能,使用物理方法防控蟲害,降低農藥使用量,棚內掛粘蟲板,棚外設頻振式殺蟲燈,罩防蟲網,提高大棚整體檔次,提高種植效益。
    種植標準化。市蔬菜局在全市各大蔬菜生產基地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并印制成冊發放到菜農手中,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質量追溯等全程質量管理制度,強化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監管,定期抽檢蔬菜,形成了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經營園區化。市蔬菜局按照一社 “五化”(組織運行規范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經營銷售品牌化、社員技能職業化、產品質量安全化)要求,以蔬菜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通過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的辦法,從規劃到生產,到銷售,到管理,各個環節高起點,創建綜合性蔬菜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