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溫室大棚內種植蔬菜的技巧:</p><p>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發展,溫室大棚作物迅速發展,但由于大棚的特殊生產環境和施肥上的不合理,使大棚土壤酸化鹽化和作物生理缺素日益突出,影響蔬菜瓜類作物生長、產量及品質,如何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條件下的合理施肥水平,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和食品安全,成為當前我省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p><p> 植株反應。作物發生生理障害,表現為僵苗、死苗、葉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實畸形等癥狀,作物從種到收的全生育期都可出現死苗的情況,有些作物植株硝#酸#鹽積累,主要有以下危害:大棚作物產量下降。土壤鹽類濃度的提高;品質下降,商品性差;農民收入減少。由于產量減少,品質變差,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造成此種反應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由以下幾種:</p><p> (一)施肥量大,結構不合理。由于農戶對蔬菜需肥特點了解不夠全面,往往為豐產而大量盲目施肥,即“無節制”的施肥。</p><p> (二)忽視粗有機肥的施用。農民只注重施肥禽糞、菜餅、人糞尿等精有機肥,由于這些速效性有機肥濃度高,分解快,能在土壤中及時轉化為無機養分,在化肥用量本身較高的情況下,更加劇了肥料過量,導致酸化、鹽化。而粗有機肥肥料如豬羊欄肥和稻草秸稈用量少或不用,不利于改土作用和補充營養元素。</p><p> (三)大棚的特定環境。在大棚環境下,長期沒有雨水淋洗,使得向土壤施用的肥料不能隨雨水淋洗到土壤深層,而殘留在土壤耕層;同時大棚內溫度高,土壤水份蒸發量大,使深層的鹽分隨土壤毛管水(分)上升到表層。特別是海涂土壤大棚后期干旱易引起鹽分濃度升高,甚至出現鹽霜,作物生理障礙加劇。</p><p> (四)土質粘重。土質粘則保肥性強,養分流失少,特別是在大棚內無雨水淋洗,肥料用量比露地栽培大,長期耕作后加重了土壤鹽化。尤其是連作土壤年復一年,土壤障礙有增無減。 土壤障礙。一般大棚作物種植2-3年后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是,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化,嚴重時土壤表層出現白色鹽花(“白霜”)、銅青綠色斑紋斑點、甚至出現棕褐色(“紅化”)的現象,作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有土壤酸化,土壤鹽化,土壤速效養分富集。</p><p>土壤酸化、鹽化等障礙問題,一是連作>輪作>露地>水田,這充分揭示大棚栽培容易導致產生生理障礙問題的可能性。二是無論連作或輪作,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土壤障礙可能性越大。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應該采取正確措施。 </p><p>1、平衡施肥技術。化肥施用過多是產生土壤酸化鹽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控制化肥用量,實行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氮、磷、鉀合理配施是減輕酸害鹽害的主要措施;并提倡多施用秸稈、廄肥等改土效果好的粗有機肥,在施用速效性有機肥時適當減少化肥用量;配施微生物肥料,減少化肥用量,逐步消除土壤障礙。 </p><p>2.水旱合理輪作,改善土壤環境。實行水旱輪作,以水洗酸洗鹽,是消除土壤酸化鹽化的有效辦法。可在冬春季種蔬菜,夏秋季種水稻;在蔬菜基地或水旱輪作確有困難的地方,要爭取每隔2-3年水旱輪作一次。并建議采用水稻免耕直播技術,可以不拆棚,減少勞力。 </p><p>3.合理深耕、灌水、覆蓋。一般連作土壤表層鹽分含量高,可通過深翻25厘米左右,將上下層土壤對換。條件允許的地方,可采用噴灌、滴灌技術或在夏秋季利用自然降雨淋洗土壤鹽分。在夏秋季灌水浸泡土壤,以沖洗和淡化土壤鹽分。同時,冬春季用地膜、夏秋季用稻草覆蓋,既可減少土壤表面水分蒸發返鹽,又可利用地膜水滴返回土壤洗鹽,從而減緩土壤深層鹽分上升的速度。</p><p></p><p>4.適量施用石灰和堿性肥料。合理地施用草木灰、鈣鎂磷肥等堿性肥料,減少含氯化肥、過磷#酸#鈣等酸性肥料的使用,可以中和部分酸性。對于酸性土壤(PH<5.5),可畝施50千克石灰中和酸性。</p><p></p><p>5.進行根外追肥,矯治生理障害。土壤發生酸化鹽化后,作物根系生長受到影響,不利于某些元素的吸收。適當地葉面施肥,既可促進根系生長,又可矯治缺素癥狀。如噴施速效硼肥、0.2%硫酸錳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