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型脫硫塔在正常運行中,其填料段漸進式的堵塞,是很難避免的物理現象。由此引發的塔阻力增長,脫硫凈化度下降,物料損耗增多,硫磺回收量減少等異常,一直困擾著濕式氧化法脫硫工藝的正常運行,嚴重的堵塔還會造成塔的攔液及帶液,甚至殃及系統的正常負荷。
因此,脫硫塔阻力變化的狀況,始終是企業管理層及業內相關人員關注的焦點。若將單一式填料塔的一級脫硫,分解為噴淋空塔與填料塔復式組合的二級脫硫,并相應的減少填料塔的填料,以減輕填料塔的脫硫負荷,提高進塔氣體的凈化度,降低填料段堵塞的幾率,延緩堵塔的過程,保持塔系統在較低阻力的狀況下,脫硫生產長周期的良性運行。
此外,上述的復式組合,更適合配置在燒高硫煤或劣質煤的半水煤氣脫硫系統,也可保持塔系阻力較低且穩定的狀況下,較好的滿足高負荷生產脫除硫化物凈化度的工藝要求。
一、基本原理
建立在酸堿中和吸收及氧化還原理論基礎上的濕式氧化法脫硫。其工業化生產的工藝過程,是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除選擇合適的工藝條件,選擇適用的高效催化劑,規范并強化工藝管理外,工藝設備的配置,特別是主要工藝設備的合理配置,對保持系統的穩定,提高脫硫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十分關鍵的。
工藝氣體中的弱酸性的H2S、HCN、COS、CS2、CO2等,在合適的條件下自行擴散,突破氣膜穿透液膜,由氣相主體轉入液相主體,并溶解,其氣相分壓隨之下降,而液相中的分壓則相應的上升,隨之是疾速的酸堿中和反應。
H2S+Na2CO3→NaHS+NaHCO3 (1)
HCN+Na2CO3→NaCN+NaHCO3 (2)
COS+2Na2CO3+H2O→Na2CO2S+2NaHCO3 (3)
CO2+Na2CO3+H2O→2NaHCO3 (4)
NaHS+(x-1)S+NaHCO3→Na2Sx+CO2+H2O (5)
CS2+Na2CO3+H2O→Na2COS2+2NaHCO3 (6)
由于脫硫貧液中的溶解O2、夾帶O2、以及工業氣體中所含有的O2,下述的氧化反應也伴隨著在脫硫塔內進行。
2NaHS+O2→2NaOH+2S↓ (7)
2NaHS+2O2→Na2S2O3+H2O (8)
2Na2S2O3+O2→Na2SO4+2S↓ (9)
2NaCN+2NaHS+O2→2NaCNS+2NaOH (10)
4NaSx+O2+2H2O→4NaOH+4Sx↓ (11)
2Na2CO2S+O2→2Na2CO3+2S↓ (12)
Na2COS2+O2→Na2CO3+2S↓ (13) 
(1)、(2)、(3)、(4)、(5)、(6)、反應的生成物,隨之被氧化而含量的減少,使其反應式保持常態的失衡,工藝氣體中參與反應的H2S等,方可持續的從氣相主體轉入液相主體,脫硫生產才得以連續進行,上述氣相轉入液相的過程,均遵循雙膜理論,可見,傳質控制過程。唯有強化氣液二相的傳質過程,提高傳質效率,才是搞好脫硫生產的根本。
因此,要滿足脫除工藝氣體中硫化物的凈化度要求,脫硫塔就必須滿足氣液二相的傳質過程,有足夠大的界面,足夠長的時間,足夠強的態勢,以增加參與反應的氣體在脫硫溶液中的溶解度,使之快速、大量、持續的由氣相主體轉入液相主體。通常,上述的“三足夠”也稱傳質的三要素。
二、脫硫塔
A、填料型脫硫塔,是普遍應用的塔型,又分規整填料型、散裝填料型、規整和散裝混合型。其塔體較大,結構也較復雜。
脫硫貧液從塔的上部進入,經分布器淋降而下,也有的由寶塔型噴頭,似大雨直接淋降在填料的表面,與從塔下部進入的工藝氣體逆向流動,在填料的空間形成旋流、渦流,在填料的表面形成液膜式的撞擊式接觸。由于填料截面需要保持足夠的噴淋密度,增強對填料段的沖刷力度,以防填料段形成“半干區或干區”,而增加塔的阻力。以防氣液在填料段形成偏流,氣液分布不均勻,而影響脫硫效率,因此,需要較多的液量,液氣的比值大,脫硫液利用率低,造成能耗高,物料損耗多。
B、噴淋空塔
特制的高功能噴頭,在塔的中上部將脫硫貧液強力高密度霧化,形成大量的微顆粒球體。與從塔下部進入的工藝氣體,總體呈氣上液下逆向流動的撞擊式接觸。其典型特點是氣液兩相混合的均勻度高,微顆粒球體接觸的界面大,傳質的效率高,需用的液量少,液氣比值低,脫硫液的利用率高,能耗少,物料損耗少,其塔體較小,結構簡單,且無堵塔之憂。
三、噴淋空塔的配置
依據工藝氣體負荷的大小,H2S含量的高低,以及脫硫凈化度的工藝要求,可選擇如下配置:
1、單噴淋空塔+填料脫硫塔復式組合的二級脫硫
2、雙噴淋空塔+填料脫硫塔復式組合的三級脫硫
3、叁及其以上噴淋空塔+填料脫硫塔復式組合的多級脫硫
4、系統負荷小,而H2S含量高,且要求凈化度高,塔系的阻力又限定在低值的區間,也可配置幾個噴淋空塔串聯式的多級脫硫,以滿足其脫除硫化物在特定條件下的凈化度要求。
5、噴淋空塔設計的參數
工藝氣體的線速:V=1.1-1.3m/s
液氣比值:8-10L/Nm3
有效吸收時間:10-12S
此外,兩個或多個塔型可共用一個富液槽、再生槽、貧液槽。如系統負荷較大,H2S含量較高,為方便控制。上述設備,也可配置成各自獨立的體系。
為防止高功能噴頭的堵塞,應在貧液槽出口配置“一用一備”并聯的過濾器,以便及時進行清理。保持進塔貧液無大的物理雜質。
總之,不同塔型的復合配置,以及高功能塔內件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都是一種技術進步,為燒高硫煤或劣質煤,穩定系統負荷,保持較低的塔系阻力,增加產量,改善生產環境,降低運行成本,提供又一種選擇。
當然,新技術新設備在實際運行中也難免發生一些異常現象,還需不斷的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逐步改進。事物就是在不斷的改進中,才得以逐步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