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球重力場的存在,人體各部分血管的血壓除由于心臟作功形成以外,還要加上該部分血管處的靜水壓,它的高低取決于人體所處的體位。所以當人體體位改變時會引起血量分配的變化,同時影響某些機體功能。人類長期處于直立狀態,身體中大多數容量血管都處于心臟水平以下,站立不動時可比在平臥位時多容納400--600mL血液,導致循環血量大約減少10%。同時當身體處于直立狀態時,軀干及下肢的肌肉、腰椎以及兩側的髖、膝、踝關節等部位負荷較重,所以直立狀態對人體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
因此有人提出可以用倒立運動來進行健身。目前國內關于這方面的相關報道并不多見。在體育界只有少量文獻對倒立產生的長期適應性反應(如改善高血壓)作了觀察,但對倒置和倒牽拉同時作用于人體,對心肺和腦血流的研究還未多見于國內外的報道。正因為如此,筆者試圖通過研制的“DDQ-01型多角度倒牽放松器”,研究人體處于“倒牽”狀態下血液循環功能的變化規律。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30°頭低位傾斜狀態時頸內動脈Vmean呈減慢趨勢,血管直徑呈擴張趨勢,血流量保持穩定。這一血流動力學的變化使得頸動脈血流量保持在水平臥位時對照值附近,說明通過自身調節腦部血液循環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在60°組和90°組頭低位傾斜狀態時,兩組的變化相似,頸內動脈Vmean呈增加趨勢,血管直徑明顯擴張。血流量增加,從而影響了腦血流量。腦血流量取決于腦的動、靜脈的壓力差和腦血管的血流阻力,影響腦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頸動脈壓。有試驗觀察到受試者的頸總動脈血壓在急性頭低位傾斜最初的2min內出現顯著的、短暫的增高。同時腦血管存在自身調節機制(Bayliss效應)使腦血流量保持恒定。總之,頭低位傾斜狀態下頭頸部血液循環通過一系列復雜的調節適應過程以維持腦部血流量的穩定
所以從本研究試驗結果分析中可以看出,人體在“多角度倒牽放松器”倒牽狀態下,由于倒掛角度的不同,人體生理機能發生變化的程度也不相同。當人體處于30°、60°以及90°倒牽狀態時血液循環血流動力學參數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在60°、90°倒掛組試驗過程中發生了顯著變化。在此過程中有許多機制參與,本研究只闡明了生理機能的某些變化及發生機制,尚有其他機制需要明確。目前關于不同角度倒掛應用于體育健身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見,值得更深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人體處于30°倒掛狀態時,通過神經體液調節使全身血液循環各項參數的變化范圍維持在水平臥位對照值附近,以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人體處于60°倒掛狀態和90°倒掛狀態時,與水平臥位相比,每搏量增加,心率減慢,血壓降低,心輸出量呈增加趨勢,頸內動脈血流量增加,但60°倒掛狀態和90°倒掛狀態之間機體血液循環系統產生的變化無顯著差異。
倒睡的方式方法與上述倒牽實驗采取的方式方法一模一樣,但從安全和舒適性考慮,倒睡只能在0°-30°范圍內選擇。所以,每個人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睡多大的斜度,只要倒睡時不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就沒有問題。倒睡的作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