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由于城市的飛速發展,噪音正成為城市的一塊“牛皮癬”,影響人們正常的起居生活。家住北環大道附近某小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北環上一天到晚,車流不斷,特別是夜晚車輛的噪聲更是讓他難以入眠。為了減小噪音,張先生打算安裝隔音窗,但去賣場走一圈下來卻發現商家對隔音窗材質、隔音效果說法不一,如何購買合適的隔音窗成了難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隔音窗市場較為混亂,一些賣家缺乏隔音窗相關知識,為消費者選購隔音窗制造了難題。
隔音門窗市場亂象叢生
記者在某賣場走訪時發現,市場上隔音窗產品繁多,賣家對隔音窗的隔音效果的確眾說紛紜,一些賣家表示能隔音40分貝,一些則表示能隔音32分貝或35分貝,當記者提出如果家住飛機場附近噪音尤為嚴重能否提高消聲分貝時,許多賣家都表示為難。而記者問及隔音窗是否有隔音的相關標準,許多賣家也表示“不清楚”。 隔音玻璃
除了對隔音效果說法不一,記者走訪的隔音窗賣家幾乎都不承諾能將室內噪音降低到某一水平,表示只能“減少多少分貝”。此外,商家表示消費者在選購隔音窗時,只會測量消費者居室窗戶的尺寸大小,而不對業主小區噪音環境、室內噪音環境進行測量,隔音窗安裝完畢以后也無法提供室內降噪測量。“噪音測量是環境部門的問題,我們是隔音窗企業,這不是我們的責任”。 隔音玻璃價格
北京欣飛清大建筑聲學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賈猛虎告訴記者,由于行業相關標準缺失,市場上的隔音窗產品五花八門,有些產品甚至連檢測報告都沒有,并且價格混亂,一些商家甚至分不清楚低頻噪音與中高頻噪音的區別。“這樣的產品,消費者買了怎么可能有好的效果?”
“隔音窗是個性消費品,每位消費者對隔音效果的要求都不盡相同”,北京綠創聲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區域經理董虹濱表示,目前市場上的許多商家對消費者提供的隔音方案大多是“一刀切”,無法針對消費者所處的聲環境對癥下藥量身制定隔音方案,“這樣服務成本非常大,一般的小企業無法承擔。
從業門檻低 市場管理失范
由于行業標準、市場管理存在真空,導致隔音窗從業門檻低,再加之隔音窗價格動輒七八百元每平方米,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利潤可觀,許多缺乏隔音窗專業知識的企業都在生產制作隔音窗。清華大學建筑物理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建筑環境檢測中心聲學室主任燕翔告訴記者,目前隔音窗市場上商家的許多說法并不專業,容易誤導消費者,最后導致消費者購買的隔音產品并不隔音。
對于商家推崇的隔音效果“非常好”的中空玻璃,燕翔指出,中空玻璃兩層玻璃之間的空氣層非常重要,如果空氣層的距離小于2厘米隔音效果就不理想,而市場上中空玻璃的空氣層基本在9毫米或1.2厘米左右,隔音效果并不像商家說的那樣神乎其神。并且,很多商家認為如果兩層玻璃不能隔音就推薦消費者裝三層玻璃,“這樣的做法極其錯誤”,燕翔表示,如果商家在三層玻璃的結構上把握錯誤,玻璃使用的層數越多,就會造成玻璃之間的空氣層越小,隔音效果越差,三層玻璃的隔音效果甚至可能不如雙層玻璃,尤其對于汽車、火車、飛機等產生的低頻噪音隔音效果更是不明顯。
隔音窗除了隔音,還要考慮開啟、保溫、通風等問題,例如中空玻璃存在加寬的空氣層,有利于隔音但容易影響保溫效果,一些商家采用將隔音與保溫效果結合,但是會受到窗框與墻體的限制,增加了安裝成本反而達不到效果。“許多商家缺乏隔音的專業知識,在宣傳隔音產品時往往只強調玻璃本身、型材、密封、五金等某一方面的效果”,燕翔提醒消費者,安裝隔音窗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商家只單方面強調窗戶本身、氣密性而對施工安裝、窗戶整體性避而不談或一無所知,就可以判定商戶對隔音窗不了解。
隔音窗的安裝施工也非常有講究,窗戶安裝固定部位的松緊程度、窗戶扇與框的搭接量都會影響隔音效果,但目前隔音窗安裝也缺少專業人員,一些只有兩三年門窗安裝經驗的人員根本不具備安裝隔音窗的資質,例如一些安裝人員對墻體沒有準確判斷,將隔音窗安裝在非實體墻上形成漏聲帶,肉眼無法察覺。 而一些隔音窗小企業的一次性安裝成功率也不高,需要返工維修,容易產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