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風是指利用空氣的密度差引起的熱壓或風力造成的風壓來促使空氣流動而進行的通風換氣。這是一項傳統的建筑防熱技術,在世界各地的傳統民居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濕熱地區,我們看到的傳統民居往往有這樣的外表:建筑都有開闊的窗戶;采用輕便的墻體;深遠的挑檐;高高在上的頂棚并且設置有通風口;建筑往往架空,以避開地面的潮氣和熱氣,采集更多的涼風……這樣形象的背后,隱藏著勞動人民對利用自然通風技術的樸素觀念。自然通風是一種具有很大潛力的通風方式,是人類歷史上長期賴以調節室內環境的原始手段。
空調的產生,使人們可以主動的控制居住環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樣被動的適應自然;空調的大量的使用,使人們漸漸淡化了對自然通風的應用。而在空調技術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節約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的雙重壓力下,全球的科學家不得不重新審視自然通風這一傳統技術。在這樣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風這一傳統建筑生態技術重新引回現代建筑中,有著比以往更為重要的意義:自然通風不僅能夠有效的實現室內環境的降溫,還能夠節約常規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同時還能夠極大的改善室內環境品質。
建筑物中的自然通風在實現原理上有由“風壓”和“熱壓”引起的空氣流動。在實踐中,往往由于條件所限制,單純利用風壓或熱壓不能滿足通風需要,因此又可以有風壓和熱壓結合,甚至采用機械輔助自然通風。
傳統的熱帶民居已經為我們積累了大量自然通風的寶貴經驗。現代建筑中對自然通風的利用不局限于傳統建筑中的開窗、開門通風,而是需要綜合利用室內外條件,在實現上有了更豐富的技術措施和更嚴格的舒適條件的限制。在建筑設計階段就開始有意識的根據建筑周圍環境、建筑布局、建筑構造、太陽輻射、氣候、室內熱源等,來組織和誘導自然通風;在建筑構件上,通過門窗、中庭、雙層幕墻、風塔、屋頂等構件的優化設計,來實現良好的自然通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