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飲茶,盛行茶盞,使用盞托也更為普遍。茶盞又稱茶盅,實際上是一種小型茶碗,它有利發揮和保持茶葉的香氣滋味,這一點很符合科學道理。茶杯過大,不僅香味易散,且注入開水多,載熱量大,容易燙熟茶葉,使茶湯失去鮮爽味。由于宋代瓷窯的競爭,技術的提高,使得茶具種類增加,出產的茶盞、茶壺、茶杯等品種繁多,式樣各異,色彩雅麗,風格大不相同。浙江龍泉縣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于16世紀  首次遠銷歐洲市場,立即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唐代顧況《茶賦》云:“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瓶”;皮日休《茶甌》詩有“邢客與超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之說;韓偓《橫塘詩》則云“越甌犀液發茶香”。這些詩都贊揚了翠玉般的越窯青瓷茶具的優美。宋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鼎盛時期,生產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甌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相望,運輸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榮景象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真宗趙恒下旨,在浮梁縣昌南鎮辦御窯,并把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望溪文化?這時景德窯生產的瓷器,質薄光潤,  白里泛青,雅致悅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種彩  繪。當時彭器資《送許屯田詩》曾有這樣的評價:“浮梁巧燒瓷,顏色比瓊玖”。  到元代,景德鎮因燒制青花瓷而聞名于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潤,不僅為國內所共珍,而且還遠銷國外。
明代時,景德鎮已成為全國制瓷中心。景德鎮在生產青花瓷的基礎上,又先后創造了各種彩瓷,產品造型小巧,胎質細膩,彩色鮮麗,畫意生動,在明代嘉靖、萬歷年間被視同拱璧。明代劉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一書中有“成杯一雙,值十萬錢”之說
。陶瓷的評斷就是3四句話“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也就是質白,釉亮,胎薄,音脆。  要買性價比高的日用瓷,  陶瓷餐具的燒制和應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造型多樣、色彩斑斕、手感清涼,顏料制成花紙貼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顏料繪于產品表面,再經低溫烤燒而成,由于烤燒溫度達不到釉層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 
運輸安全承諾:如果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破損,我公司將全權負責。
裕強陶瓷梁瑋24小時歡迎您的垂詢:15779823393 QQ:33402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