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熔模鑄造工業化應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至今己超過半個世紀。而整個行業,特別是硅溶膠型殼工藝高速發展是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至今也有20個年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精密鑄造行業己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行業規模迅速擴大,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不同類別的熔模鑄造工藝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的機遇。航空航天及能源動力工業的發展推動了高附加值熔模鑄件生產規模的擴大。 近些年來,國有航空航天、艦船等企業的精密鑄造廠或車間,通過技術改造,更新或擴充了設備,提高了生產能力和規模,一些民營企業也開始進軍以航空鑄件為代表的高附加值鑄件市場。市場的活躍使近些年高附加值鑄件生產年增長率達20%以上。 硅溶膠熔模鑄造企業的發展與國際市場動態密切相關。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前,都保持著快速發展態勢。企業家數達500家左右,月產量為100t以上或年銷售額超過億元的企業有40余家。 據2009年的統計,我國這兩類企業的熔模鑄件產值己占全球的22%,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熔模鑄件生產國。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一個龐大的水玻璃熔模鑄件體系,年產鑄件超過100萬t。 行業規模擴大說明熔模鑄造本身具有工藝競爭優越,得到市場認可。但對于行業而言,大而不強的矛盾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創造產值的產品中高附加值產品所占比例低,在北美和歐洲等熔模鑄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高附加值鑄件產值占總產值的80%左右。而我國的熔模鑄件以中低端鑄件為主,高附加值鑄件所占比例偏低,固然與市場需求有關,但不容忽視的是,有產品需求而限于技術水平無法制造的情況也很多;②企業單體規模小。根據2007年統計數據,北美有175家熔模鑄造企業,產值達38億美元,西歐有164家企業,總產值為28億美元,企業平均產值均超過1億元人民幣。我國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數不足總數的10%。單體強,企業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實力,行業進步才有力量源泉。 2、單項技術有提高,但綜合技術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我國熔模鑄造在發展過程中,為了解決復雜鑄件生產中的難題,通過引進吸收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辦法,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并在大型、復雜、薄壁、無余量、整體精鑄件的工藝開發、欽合金精鑄件生產、定向凝固和單晶技術、復雜陶瓷型芯技術等方面取得進步。bthj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