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人工氣候室的出現方便人們了解低溫對于水稻生長的危害。智能人工氣候室具體實驗過程如下,試驗準備,在人工氣候室內進行的低溫冷害研究一般都使用盆栽處理。試驗之前應準備好試驗所需的塑料盆、土壤、種子、肥料及各種工具、藥品和儀器設備等。試驗材料培育,根據試驗需要,在每個塑料盆內播15~20粒種子,種子應等距、呈環狀擺播在盆的四周,芽向中心擺放。這樣可以使長出的植株各方面的條件均勻一致,偶數葉片(第2、4、6… …葉)在盆的外側,有利于管理和調查。進行耐冷性試驗的材料一般不用分蘗,如保留分蘗則應將小于主莖2/3的分蘗除去。
智能人工氣候室低溫處理時期,溫處理時期從幼穗形成期開始(幼穗長1~2mm, 6~7葉期,北海道品種9~10葉)一直到出穗,每3~4天處理一批(見圖1)。幼穗的發育狀況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判斷:①心葉長與展開葉長之比。例如心葉為第8葉,則以第8葉長/第7葉長,比值相同的植株估計為幼穗等長的植株來做低溫處理 ②葉片標記法。例如10葉品種,在第6葉上做標記,葉片生長情況大致相同的植株可以判斷為幼穗同長植株。
儀器名稱:智能人工氣候室
儀器型號:RPOR-D
智能人工氣候室   http://www.cnny17.com/